是听一个上海知青说的,这个困难,领导能不能帮忙解决?”

“哦,上海那边就是先进,我们这边——,唔,打报告看看国家能不能调拨一些。”

“或许,咱们的农校有呢。”吴专员提醒道。

领导立刻让秘书打电话到地区农校,农校的领导回复说:“没有,但省农学院有,并且,省农学院还有人研究配方饲料,效果的确不错。”

吴专员说,他过两天要到省里开会,务必让省委领导帮忙解决一下,张大虎十分高兴。

张大虎回到张营没几天,农学院居然派了一个技术员来了,带了一小盒子黄粉虫,还负责培训饲养员,小慧因为有文化,被张大虎分派去学习。

不久,水泥钢材也到了,猪圈和沼气池、蓄水池很快就建好了,张大虎手上的钱也花得一干二净。

省里给了两头大的种猪,还有一群小猪仔,到张营村的时候,养猪场就开张了。

还好,省里领导想的周到,让技术员教小慧科学养猪,除了怎么配饲料,还给了简单的防病治病方法。

青山公社也有兽医站,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也来养猪场跟着学,人家是内行,比小慧学得好得多。

小慧暗示张大虎好好对待兽医,人只要来张营,就送点蔬菜、果子什么的。后来,兽医果然有事没事就来转转,养猪场就没有发生过大的疫病,每次都刚露头就给压下去了,让人省了很多心。

为了养猪,张大虎按小慧的意思,用建养猪场剩下的材料,又扩建了村里的榨油坊、粉坊,豆腐坊,就为了收集猪饲料。

葛红玲的养猪场没弄成,公社为了全力支持张大虎,特别批准他两人结婚,葛红玲嫁过来之后,事事争先,最后,顺利地当了养猪场的场长。

张大虎听公社书记这么安排,很是不安:“养猪场于小慧出力最多,让红玲当场长,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葛红玲是党员,先进工作者,于小慧怎么比?就她那一副风吹就倒的样子,当场长谁能放心的下?就是你老婆,我都担心她精力不够,猪场办不好呢,你别想东想西的。”

张大虎的时候,还很担心她闹情绪,没想到小慧笑嘻嘻地:“我就喜欢养黄粉虫。”

张大虎松口气,他两口子很内疚,对小慧很好。

秦站长过几天就来一次,见小慧过得并不差,终于松口气。

养猪场终于走上正轨,小慧刚刚能松口气,邮递员过来,送给她一封电报。

葛红玲有空就来找小慧,还帮她养黄粉虫、配饲料,美名其曰是来学习,和小慧的关系处的很好。

“上海来的?你家啊,快看,有什么急事。”葛红玲很热心。

“我妈妈都过世了,上海没有亲人的。”

小慧一边说,一边打开信封:“外婆病危,速归!”

“你外婆还在呢,还说没有亲人。”

小慧没解释,外婆是母亲的养母,是个货真价实的资本家姨太太,她自己的亲生女儿死了,为了维护女儿和未婚夫的亲事,认了女儿的贴身丫鬟,就是小慧的妈妈做养女。

外婆送小慧的妈妈去学校读书识字,两年后又陪了嫁妆让她出嫁,但从小就是丫鬟,小慧的妈妈性格懦弱,丈夫根本看不起她。

没多久就解放了,小慧的妈妈因为识字,在火柴厂找了个出纳的工作,那个渣男丈夫每天游手好闲,要她养,还家暴她,小慧原本有两个哥哥,都因为渣男把妈妈钱胡花了,没钱看病,发高烧死了。

小慧一岁的时候,渣男父亲跟着亲戚走了,她才得以养大。

外婆解放前有一间裁缝铺,她也喜欢做衣服,解放后响应政府号召,带着裁缝铺入了合作社,刚开始上班,她还挺努力,时间长了,矫情劲儿就上来了,今儿这里不舒服,明天那里不舒服,合作社的领导一研究,让她提前退休,每月有几块钱退休金,外婆后悔了,不想退休,无奈已经来不及了,好在她手头还有些积蓄,仔细点日子还过得。

小慧小时候,妈妈病了,不得不求外婆照顾她,外婆勉强答应,每天面对小慧这样乖巧可爱孩子,慢慢有了一点感情,小慧妈妈病好了,带小慧走,她还有点舍不得。

作为一个好逸恶劳的资本家姨太太,当然不会揽事儿,她只偶尔拿点吃的看看小慧,有时候把自己穿的旧衣服中,颜色鲜艳的改小给小慧,尽管衣服都有些褪色了,也磨毛了,但质地很好,穿着也得体舒适,是小慧童年不多的开心事,所以,外婆拍电报过来,小慧就想回去看看她。

做了决定,小慧又发愁了,平时,饲料都是自己配的,她走了,养猪场怎么办?还有黄粉虫谁来养?

“你放心去吧,我天天和你在一起,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我都学会了。”葛红玲是个聪明女人,小慧是上海知青,万一返城了呢?她早就备了后路。

小慧放心了,坐上葛红玲开的拖拉机去了火车站。

小慧没想到,她上了火车几个小时之后,就有一个日思夜想的身影,在火车站的月台上出现了,谢长风满面风尘地来到青山农机站,秦站长陪他来了张营村,得知小慧去了上海,两人捶胸跺足,仰天长叹。

谢长风还要赶火车,留了一封信就走了。

没想到这次错过,他俩好几年都没见着……

小慧到上海五天后,老太太去世了,料理完后事,工厂的人把房子收了,小慧没办法,只好


状态提示:第八章 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