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紫凤凰的日不落>第三十九章 新村【上】

新村的建设并不顺利,不过维可还是顶住了压力。

中世纪的新村庄,一般要具备下面几个要素。

首先是地形,维可规划的新村,距离海滨不远,大概只有两三公里左右,在新村地基就能望见海岸线。

不建在海边而是将村庄建在一条小溪的旁边,是为了更加方便获取淡水资源。

淡水,是制约村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农业时代,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淡水。

不但要将溪水通过水渠引入村内,还要开凿水井,甚至要分开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一个八百人的村庄,人口其实已经很多了,这个时代,普遍是两三百人的村庄。甚至只有一百来人的村庄在小亚细亚到处都是。

八百人规模的村庄应该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城镇该有的基本功能,维可觉得新村也要有。

第一,好歹有个最简易的小教堂,用来充当聚会和祈祷的公共场所。

教堂,是一个村庄中里少见的石制建筑,也是一个村子的门面。

一个村庄大小是由教堂的大小决定的,人有多少教堂就有多大。

所以,哪怕维可再反对把资源都投入教堂建设里,她也不得不在规划里将教堂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只是,维可为了发扬教堂的实用性,要确保教堂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挥“堡垒”的作用。

即使其他房子都化为朽木,教堂要依旧坚挺,屹立不倒。

在中世纪,几乎所有的教堂鸟瞰都是十字的形状,但有少数教堂因为石材不够只好建成一字。每个教堂旁边都会有一片小墓地,整个教堂连墓地都会建一圈栅栏。

除了墓地,别的都没用,而墓地为什么要挨着教堂?无非是求个死后的好去处罢了。

在维可的设想里,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堂,肯定不会出现在阿卡迪亚。

阿卡迪亚的教堂,将是小型的要塞,战斗的象征。

高墙,瞭望塔和窄小的窗户,城垛,地道和灰色的铁栅栏门。

这才是教堂应该发挥出来的作用。

教堂将建立在村庄北面,背靠小河,河对岸就是民兵的营地。

民兵营地之所以要挨着教堂,是在面临敌情的时候,民兵可以迅速进入教堂,以此为据点,或攻或守,都可以。

第二,一些公共设施,比如,用来烤制面包的烤炉,可以磨粗糙面粉的水磨,可以制作简单金属农具的工坊,还有缝制衣服的织厂。

除此之外,公共厕所,堆肥场和畜牧的集中养殖也要纳入新村规划中。

水如果有小溪的话,可以直接在溪水旁边建立水磨房,因为如果建在海边,就必须另外开辟一条水路。而风车比较简单一点,直接建在山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了。工坊和织厂则建立在集市附近,让生产和交易环节之间的路程减少。

新村将会有一个集市。集市内设立面包房,干酪铺,铁匠铺和盔甲铺,在未来陆续增加篮子铺,马鞍铺,木匠铺和木雕铺,如果发展顺利,甚至还会有船铺。除了这些铺子以外,每个星期日将是赶集日,允许村民卖各种家畜蔬菜和日常家用品。

维可的目标是将村庄中心从教堂转移到集市中去。

第三,村民的住所,要分布在主干道周围。

中世纪的普通农民,住所一般没有房间分割,由墙、泥地、和茅草屋组成。

房间里最重要的家具就是那张床,普通人无法负担其第二张床。床往往是代代相传的重要遗产。所以,在中世纪平民家庭里,所有家庭成员都是睡在一张床上的。床在中世纪不只是睡觉的地方,它是抵御寒夜的工具,也是家庭成员社交生活的中心。白天,大家会在床上吃饭、交流、工作等。到了晚上,所有人挤在一起御寒。

维可没法改变这种情况,家具厂太遥远了,所以她只能将“土床”这种概念推广普及。

“土床”这种概念有些类似于在华夏北方很普遍的“炕”。

只是地中海气候,不用烧火取暖罢了。

一般的土床,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

这是一种土石结构的建筑设施,当然,等阿卡迪亚砖的产量慢慢上升之后,可以用石砖代替烧干的细泥土。

土床,能很好的和房子结构融合在一起,在房子中间,垒一堵墙,作为所谓的“支柱墙”,支柱墙两面各自修建一个土床,在床面覆盖上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再用一层泥泥摸平,泥干后铺上布席就可以使用。

除了土床,做饭生火的公共炉火要增加,起码要保证每条街有一个。

在房子内做饭的火灾危险太大了,必须要将村民做饭的地方放在公共场合,派专人管理。

第四,村庄外围的规划也很重要。村外面还有很多森林和荒地,维可计划将在荒地上建设果园和菜圃,等过几年村庄成熟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庄园和牧场。

这个时代,最苦的人还是农民。他们的房子又窄又小又简陋,房子里人又多,因此六个婴儿生下来会有一个立刻死亡,四成小孩子活不过六岁,大约只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可以活到五十岁,仅仅只有百分之十可以活到六十岁。

而且食物,饮水都不卫生,因此疾病蔓延很快,跳蚤和蟑螂随处可见,而农民们甚至没有精力去消灭它们。

要保证村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要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

维可打算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新村【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