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明1617>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难

“诸君辛苦了。”张瀚对这一队辎兵道:“不过从粮食储备还有眼前这些东西来看,你们也做好了常期驻守的所有准备。我心里觉得很安慰,不过要提醒诸位,安闲只是在充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你们守在这里也是我们战线暂时的最北端,可能会有相当的危险,居安要思危,千万要保证好自己的安全。”

“是,请大人放心。”

这一次是所有辎兵一起昂首挺胸,大声回答着。

张瀚步下楼梯走出墩堡的时候,李贵对张瀚道:“最后一次补给和维修人员会在年前赶过来,应该已经快到了。我看过军令司的安排表,这边会有一个辎兵队和一个维修队,大约不到三十人驻守,加上火器和防御阵地,就算来上两千蒙古人也未必攻打的下来。安全上,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到明年开春化雪之后,辎兵大队会过来好几个,会把墩堡持续往南城那边修,估计到明年年底可能以三十里一个的密度一路修过去,这样的话,再过两三年,财力物力允许的话,会沿着这些火路墩修一条夯土沙石路,如果修好了,大车进出自如,火路墩可以加到十里一个,在这种地方,军令司和参谋司的人都觉得十里一个的密度就足够了,也许推到八里或七里一个,象宣府那边那样三里一个,实在是毫无必要。”

张瀚轻轻点头,说道:“就十里一个便足够了。以后却图南城那边的力量加强了,以骑兵构筑起防线来,这边保持十五里一个火路墩就行,在好天气里,十几里一个的火路墩已经能起到报警的作用,这就行了。”

对这样的军政大事,在场的人都不够资格和张瀚商讨,再说也没有人有什么想法,只有张献忠咧了咧嘴,他对蒙古人既没有好感还万分鄙视,根本不把蒙古人看在眼里,对张瀚的决断他很赞同,明军那是没有用才在边境建那么多火路墩和军台,就算那样也守不住蒙古人的袭扰,以商团军的战斗,千把猎骑兵就能在任何一个蒙古部落里杀进杀出,杀的他们人头滚滚,还有哪个瞎眼的敢一头撞过来?

不过火路墩既有哨探和防御功能,也能充当维修补给点,对一条贯穿四千里路程的道路来说,必要的补给维修还有养护是不可少的,从这个功能性来说,十里到十五里一个的火路墩很好,很合用。

墩堡里的人都出来送行,他们每隔半个月才能收到一次军政司的人送来的邮包,里面有文宣局的报纸和自己订的书籍,当然还有相当重要的家信,士兵们都能自己看信,也能写,就算字很拙劣,也没有文采可言,但最少都能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张瀚的扫盲课当然教的是简体字,并且教的是浅显的白话文,对这些士兵来相当合用,能叫他们很快的掌握好写字这个技能,繁体字写作也不是普通人玩的转的,就算是士兵通过初等文化课程也是完全办不到,古人也一样有白话和简体字,只是运用的不如后世广泛而已。

对守堡士兵来说,在雪地里逶迤而行的景像十分的留恋和不舍,张瀚他们的到来能叫他们谈论整个月时间,另外张瀚的形象和地位给了他们足够的感动,他们看着在雪地里艰难前行的张瀚一行,感觉自己都快哭出来了。

整条队伍如长龙一般的在雪地里继续前行,不存在哪个地方雪变浅了,连续下了十几场雪了,到处都是齐膝深的积雪,只会有更深更大范围的积雪,不可能有变浅变薄的地方。

在深冬时,草原上除了白色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异色的地方,走一天是白色,走两天还是白色,走到第十天还是一个模样。

张瀚就是和士兵和军官们在一起行走,那些文职官吏有些嫌苦的,看到张瀚这样,也就只能咬着牙齿老老实实的跟着走。

不走也没有办法,这样的环境,就算是皇帝也只能跟着走,想骑马,骑马未必比走路舒服,况且各人都是走一阵骑一阵,雪浅一些的地方就是骑着走,雪深了便下马,还得时刻帮马擦干净马腹,就算是帝王之尊,在这种环境里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叫人背着吧。

这样的环境相当的考验人,哪怕是张瀚一直坚持锻炼,体能体魄远远超过常人,在艰苦的行军时也感觉到相当的困苦。

每天在单调的环境中行走,到下午就耗光了体能,而且要在傍晚之前就扎好帐篷,否则晚上暴风雪来了,扎不好帐篷,很可能就会被活活冻死。

天黑之前,张瀚和所有人一起动手扎好帐篷,队伍里也没有辎兵,所有人都需要自己动手。

扎好帐篷之后,就得设法生火,这也相当的困难,草原上原本就相当缺引火物,和记辎兵和工程兵在外最挠头的就是缺乏引火物。

有时候是整车的焦炭随行带着,加上有一些易开采的煤矿补充,内蒙是一个煤矿分布较广的地方,外蒙也很多,煤矿和铜矿原本也是内外蒙最多的矿产。

更多的时候还是找林地,砍伐树木和捡取枯木,特别是烧窑制砖的时候,燃料是最头疼的事。

到了冬季,漫天大雪的时候,根本找不到枯木,林地也少,就算有,林地的木头冻硬实了,很难砍伐。

张瀚他们就是带着焦炭,这是好东西,几十颗倒出来就能提供相当长时间的热源。

当然不是用来取暖,那太奢侈了。

一百多匹马背上驼着大量的干粮,每个人也会随身带着干粮,隔几十里会有一次补给的机会,但焦炭的数量还是唯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