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科幻未来>地球毁灭计划>764.第764章 万古更迭的新景象

天色破晓,万物复苏,东方逐渐亮起优雅的白,朝霞晨雾,淡雅安然……每每到了黄昏,夕阳西下把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日薄西山之时白鸟归林,世界沉沉睡去。

如此的昼夜更替亘古不变,如刻印在人类祖先基因里的记忆,看着一轮红日慵懒地漫游在天际,带来冬凉夏暖四季交叠,带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无数古人对月高歌,感叹人生几何,仰望星空,群星璀璨银河飞挂,万法自然。

至末日时代以后,这些东西都逐渐的被改变了,人类一次次面临奇异天象,一次次刷新自己对宇宙的认知。

首先,血月的出现使他们经历了一段双月纪元,人们逐渐适应了天上有两个月亮,一白,一红,白的代表希望,红色代表死亡。

而末日之战以后,人类蹒跚获胜,舰星解体重组成空间大炮,轰碎了那个伴随地球几十亿年的月球,地球进入带有行星环的月环时代,比银河还要亮上几百倍的美丽星环像一条横跨夜空的飘带,曾引来无数文学家和诗人的赞美,多少情侣携手相望,在那如雾如纱的环带下私定终身。

而引月计划的实施,人类又重新获得了一颗崭新的卫星,冰质的新月反光率比旧有的月球要亮得多,也离地球更近,它圆满皎洁,冰肌玉骨如瑶台仙子,举头凝望令人无限遐想,每个月的月初,当新月穿过美丽的星环,形成“星环映月”的美景时,人类变得更加喜欢仰望苍穹,感慨万千。

而谁也没有想到,七十年后,更大的变故到来,太阳系由于王琰珂的“燃星计划”,变成了一个准双星系统,木星变成了“木日”,成为了一颗绕主恒星公转的小太阳,根据科学家的测算,木星的内部质量可以支持它持续燃烧十六亿年,之后逐渐熄灭,成为一颗体积比地球还要小的黄矮星,届时巨大的自身引力会带来什么样的星际奇景,恐怕只有当时的人类能看到了。

如果当时还有地球人类存在的话。

至少目前从地球上来看,天空中多出了一枚光点儿,像阳光照射在针尖上反射出的刺眼的亮光,如同有人在湛蓝的背景上,镶上了一枚细微的钻石,那,是一个袖珍版的太阳……

“木日”倔强地发射着亮光,即使面对同在一片天空下熠熠燃烧的太阳也不遑多让,它就像天神失落的宝石,像是天使的一滴晶莹的眼泪,尤其是当木星在夜空出现的时候,又会形成“日”“月”“星环”同时并存的绝世景观,暗夜之中世界的面目清晰可见,树影摇曳星光黯淡,天空仿佛忽然间变得热闹起来……

科学家提出,人类的文明进程之所以长期缓慢发展,与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固定模式不无关系,那代表着惟一性的圣洁地位不可置疑,亦不容取代。

他们假想,如果血月星人的世界里,并没有和地球上一样厚重的大气层,把文明和真实宇宙隔绝开来,文明的外星种族可以自古以来就清晰看到两颗恒星升起坠落,看到宇宙万物的循环往复,规律运转,那么,太空文明会更早的起步,并随之带来更发达的科技。

而地球上看向宇宙,就好像有人故意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塑造了一个假象,同样大小却按照固定规律更替的日月,像是这出舞台剧的主角,千百万年来一直重复着一个谎言。

这导致人类自古以来的所有宗教和神话里,最高神明永远都只有一位,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如世间真理一样永恒存在,使人类更倾向于接受这种奇妙的稳定和规律,忘记了思考它背后的真理。

而如果自古以来,太阳和月亮也都不是单独的一个呢?如血月人的母星天狼星系的双星结构,连神,可能都不是惟一的了,非绝对性可能更易令文明提早清醒过来,探察宇宙真相,科技的发展也更容易启蒙,而不是像地球人类一样,几千年沉溺于神学的阴影之下。

直至目前,人类依旧在这样一种惯性里寻找惟一性,无论是对神,还是对科学,都无法接受矛盾和并存,人类一直在寻找终极的统一论,试图发现惟一正确和真实的道理。从而窥探到宇宙之神的终极意图。

而假如,宇宙真理也不是惟一的呢?

就好像光的波粒二象性,它可以是黑,也同时可以是白呢?

就好像生命的生与死,如果也能够同时存在呢?

多数人还是难以企及如此深奥的哲学难题,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生命的永恒和长久,因此当死亡来临,恐惧感还是占据了他们的内心。

吕方一直试图掩盖的星际舰队在太空大战中节节失利的真相,由于木星的点燃而泄露,大量民间组织对于这一宇宙奇景进行了观测,继而发现了血月人已经进攻到了木星轨道,下一步就要到达火星的既定事实。

人类世界开始恐慌,火星,不像末日时代那样,对于大多数的地球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在这个时代,只要是稍微攒点钱,到火星人类基地一游,就好像到海边吃吃海鲜那么简单,甚至在大战开始之前,仍有许多地国军校低级班的孩子们的暑期计划就是去火星学习。

当血月人到达火星,对于人类世界来说,就如同已经打开了自家的大门,离客厅也就一步之遥。

他们惊异于血月人实力之强,本来五十万艘战舰规模的地球星际舰队的强大实力保障了他们夜晚的安眠,如今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被噩梦所取代。


状态提示:764.第764章 万古更迭的新景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