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北雄>第515章军策

(推荐给大家瑞根大神的新书,烽皇,历史玄幻类,字数虽少,可白金大神出品,必属精品,可以放心收藏阅读。)

“殿下,敌军即欲一战,岂不正入吾等算中?可末将……观殿下却心存疑虑,此正临战之时……殿下不妨与我等说说,末将等也好为殿下分忧啊……”

说话的是通议大夫刘世让。

这是个标准的关西世阀子弟,京兆人氏,当初以扶风通守投顺李渊,后来初拒薛举的时候被薛举所俘,李世民率兵破薛仁杲,他才被人从秦州大牢里放了出来,并劝服翟长孙以秦州城降唐。

他不算是秦王府嫡系,却颇为敬佩秦王李世民的功绩以及秦王在朝中对他的赞赏之言。

而若非李世民举荐,他也不会随之便受到如此重用。

此时众将多已散去,只有段志玄,翟长孙,侯君集等寥寥数人被李世民留了下来。

其实是人都能看得出来,李世民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有点信心不足。

这也挺好理解的,秦王率亲军渡河袭龙门渡口,有所失利之下,起些畏敌怯战之心也不奇怪。

而如何劝解,才是他们这些人必须要做的事情。

实际上,李世民一直深锁的额间,顺便也锁住了众人的斗志,久经战阵的众人自然也都知道,这样的情形在战事即将来临之际有多可怕。

规劝之言众人都已经到了嘴边儿,只是刘世让不在天策府任职,少了些顾忌,所以能率先开口罢了。

实际上,刘世让很想说,小败一场而已,殿下何以忧虑至此?可话说出来之后,却要委婉的多了。

李世民听了,微微摇头,终于展颜一笑道:“吾所虑者,非是敌军兵甲坚强,士气高涨,将士骁勇……唉,张伦何人也?雁门小卒,投我之后屡立功勋,然却临阵投敌……之前故事你等皆已知晓,不必多说。”

说到这里,李世民起身负手踱了几步,才又幽幽道:“如今天下诸侯并立,各家聚拢贤才,相互攻伐……当今大势于我而言首在用人,当日我等破薛仁杲,非我一人之能,若无诸位相助,何来大胜?”

众人静静听着,都察觉出秦王的话语中渐渐带上了怒气,他们都算是秦王心腹,除了刘世让之外,都跟随李世民多时,心中多少便都有了些猜测。

果然,李世民接下来便道:“当日太原起兵之初,晋地豪杰争相归附,南下十数战,直有势如破竹之势,可现在再来瞧瞧,李定安竟是瞬息收拢并州三郡,轻取晋阳坚城,再战破我大军,立令裴氏俯首……”

“几年间,人心向背竟至于斯,实是可叹可恨可恼。”

此时,众人心中已是惴惴,这说的和当前战事可没什么关系了,矛头直指……好吧,这事同样不算奇怪,刘文静谋反被诛事后,身为秦王部属的他们,对朝中一些人早已有了不满。

所以说,李世民说的就算再激烈一些,他们最多也就是有些忐忑罢了。

侯君集眨巴着他那特有的小眼睛,终于趁着话缝说话了,“殿下所言极是,欲得天下,必先得天下人心,今日之事也就罢了,有殿下在,定能率我等重夺晋地,砍下那李定安的狗头。”

“可用人不明,赏罚不公之下,长此以往,就算打再多的胜仗又有什么用呢?”

话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此时的效果却如火上浇油,刘世让当即皱了皱眉头,段志玄恶狠狠的瞪了侯君集一眼,至于翟长孙嘛,顺势便低下脑袋去喝茶了。

侯君集这人怎么说呢,本来只是个关西无赖儿,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事情没少干了,后来进了秦王府,随军征战西北,终于表现出了他那令人艳羡的领兵才干。

于是也就逐渐才完成了无赖儿到领兵大将的转变。

这人家中世代官宦,不能说没有根基,可从军以来,却也能说上一声用刀枪硬生生拼出来的功劳地位,所以此人在军中很得部将士卒拥戴,可在天策府众将里面,他却是个标准的异类。

这人说起来其实和杨素年轻时差不多,做起事来很有章法,可诸般手段却总给人一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感觉。

上位者以及他麾下的众人看到的是都是他的才能,可身为同僚嘛,就很难喜欢这样的人物儿了。

就像这会儿插嘴进来,就完全是在顺着李世民的意思说话。

好在李世民并不糊涂,摆了摆手道:“好了,今日说这些,不过是有感而发,也想让诸人记得,我等削平天下,只为还天下人一个安宁,顺势造福于子孙后代,而非是让那些愚鲁之辈凭着家世占据高位,享受荣华富贵的。”

“所以,日后若有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尽可举荐于我……”

“殿下英明……”几个人纷纷拱手应着,当然,这个马屁他们拍的也是心甘情愿,秦王的心胸气度向来为他们所敬仰,如今不过是再次被证实而已。

李世民顺势坐下,脸色终于也缓了过来,拍了拍桌案笑道:“说了许多,眼前这一仗却还得打啊。”

“之前众人所言你们也都听了,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厅中一下安静了下来,几个人都是低头思索。

最终还是段志玄当仁不让的率先开口道:“此正冬末,天气还冷,若敌军此时来攻,天时在我,我军沿河而守,地利已然占尽,又有殿下亲自坐镇领兵,慕容将军……死难,众军愤慨,矢志复仇,如此众志成城,士气可用之下,人和也在于我。”


状态提示:第515章军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