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北雄>第562章南北

(听人说,王号是君王的称号,那应该是春秋战国时留下的习惯,也有人说是亲王的封号,后来应该是和帝号区别开了,得,也不管了,这里就是亲王的封号。)

第二天,陈孝意也是庶务缠身,没得什么空闲。

因为大军要在晋阳休整多日,晋阳令温彦博休的是丧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上任呢,许多事也就必须是他这个太原郡守来操劳了,顶替温彦博的是前临汾郡守吴伯远。

这人是裴氏门下,之所以被调回晋阳任职,一来是他师从裴世清,李破不愿将大军后路交在这样一个人手中,二来呢,也算是裴氏伸往晋阳的一个触角。

实际上呢,这人虽说丢掉了郡守的职位,可说起来运气真的很不错,晋阳官场上正在分蛋糕,他赶上了个尾巴,直接入总管府为户曹参军。

以平常总管府的职能来讲,权力上肯定要比郡守大上一些,职衔呢,却要低上一级,而且过程肯定弄反了。

一般来说,都是从总管府外派官吏,那叫实打实的升转,没有说一郡郡守回流的。

可这并非是一般时节,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吴伯远的运气其实在于,李破称王在即,如今总管府的户曹参军,之后会是什么职位呢?一些人肯定要水涨船高,里面八成就有这位吴大郎一个。

而吴伯远运气爆棚的是,正在这个时节,他的上官温彦博去给兄弟办丧事去了,于是又暂代晋阳令,你说运气好不好?

吴伯远正在壮年,精力充沛,家世能力也都不缺,很是为陈孝意分担了些压力。

可陈孝意并不觉得欣喜,一个个年轻人如雨后春笋般在他眼前冒出来,你说作为前浪能好受吗?

当然了,除了何稠那个越活越精神的老东西,也没人敢在他面前放肆,若非并州并未设下并州总管一职,不然的话,陈孝意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

所以说,如今晋阳总管府的称谓真的是越来越尴尬了。

陈孝意忙了一天,瞅瞅天色,终于琢磨着去总管府蹭个晚饭什么的了,他还有点失望,总管回到晋阳宴饮众人之后,按理说应该召集众人议事了,可这会儿也没消息……

好吧,和他一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都准备好了,等着总管召见呢。

陈孝意命人打听了一下,不多时,心腹便回来禀报,总管早间出门,去了城南王氏宅邸,午后又去了城东。

好吧,如今对晋阳已然了若指掌的陈孝意一听就明白了,王氏修订的律法早些时就说有了眉目,当然,要修订完成,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

只能说是王氏那边终于有了章法,接下来会进入最重要的修订环节,在王宅能留总管午宴,说明王氏这次算是过关了。

王氏确实接了个好买卖……陈孝意不无妒意的暗道了一句。

至于城东那边儿,温氏就住在城东,这肯定是去探望温彦博了,得,自己这边儿还得等一等啊。

此时李破确实已至温氏宅中,先是给温大有上了一炷香,丧事李破已经见的多了,可亲身参与其中的其实也就三桩。

一个是在振打过幡,当时挺不满意,可听李碧将起段文振生平来,李破咂舌之余,随之觉着给这样一个人当回孝子贤孙倒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第二位就是王仁恭,王老头儿是个硬骨头,他鄙夷其行事,却敬佩其为人,在埋葬王仁恭的同时,也像是给大隋添了一把土上去。

第三桩则是埋葬几位叔伯的遗骨,那才是他最真心诚意的一次,为死者祈祷。

至于温大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没什么建树可言,他只看在温彦博的面子上,上一炷香已是极限。

温氏的人看着还不错,也没弄出什么幺蛾子来,子弟都文质彬彬的,和温大临不太一样,正经是诗书传家的样子了。

总管驾临,温氏少不得一番折腾,与有荣焉之外,还不能失了礼节。

于是,李破见了几个人,说了些话,头一次觉着安抚一个家族虽说有点繁琐,可也挺有趣儿的。

来到温氏主宅后面的书房,看着虽说面带戚容,可精气神儿还好的温彦博,李破心里道了一声果然,连温彦博这样的人在名声面前也多了许多虚伪出来,何况是其他人了。

如果温大有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呆书生,温彦博还会这么郑重其事的给兄弟办丧礼吗?

李破觉着答案是肯定的,李渊礼送温大有灵柩回乡,李破不得不就此暂停战事,身为兄弟的温彦博便也不得不郑重接下,这就是儒家最看重的礼仪道德,但凡出了点差错,你名声中也就有了污点。

对于李破而言如是,对于温彦博来说尤其如此。

说不上好坏,有礼仪道德约束的人,终归是好事儿,只要别约束的太紧,造就些怪物出来,那就还说的过去。

琢磨了下措辞,李破先开了口,“温氏三郎早殁,令人闻之扼腕,然,此正大事初举,众人奋力之时,望你能节哀顺变……”

“我不是不通情理之人,自幽州相遇,我从来视你为肱骨,倚你为心腹,若父母有丧,我断不至以外事而绝人伦,可如今,兄弟之亡,你还要守孝不成?”

这话说的有点直接,后面也偏于严厉,可温彦博却是心生感激,因为按照当世礼仪,兄弟死了,即便是兄长殁了,过了头七,其他兄弟也就能除孝了,接下来便大都是儿女的事情,除非你想夺人产业,


状态提示:第562章南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