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北雄>第790章大势(十七)

长孙顺德这样的活招牌,自然要被利用一番。

连长孙顺德自己都有这个觉悟,降的快,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你今日降的这么干脆,异日我落难了,你是不是跑的比别人也快上一步呢?

而长孙氏乃李氏姻亲,虽差了窦氏,萧氏等一筹,之前却已抱紧了秦王的大腿,事事皆以秦王马首是瞻,是不折不扣的秦王一党。

而今倒霉就倒霉在这里,秦王一朝败走,他们这种从洛阳来到长安的人家就显得格外尴尬了起来。

你说他们显赫吧,也确实显赫,家中世代为官,在东都也是有名有姓的高门大阀,可你说他们能与关西大阀并列吧,也不尽然。

他们在关西没什么根基,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秦王一棵树上吊死,还不是因为在关西根基浅薄,不得不尔。

而更为令他们烦恼的是,东都大族跟关西人家对抗了也有些年头了,一旦匆匆投靠过来,必然会受到很大的排挤,所以日子并不如看上去那么好过。

像是长孙顺德叔侄两个,在关西过的就是战战兢兢,几次被贬出京,长孙顺德回京也刚不久,而他的侄儿长孙无忌在长安县任上待了也有三年了。

现在可好,不但靠山没了踪影,叔侄两个还都要沦为阶下之囚了,其中心酸哪堪为外人道也?

所以就算是降的快些,也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李氏不成了,长孙氏必然要另寻出路,还要赶在关西人前面才行。

而被人用来做法,也只能无可奈何的认了?还得做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至于长孙氏的名声,现在哪顾得上那么多。

当然了?像他们这样的大族子弟?必然有其底气,在这一点上?长孙顺德从不妄自菲薄,他相信汉王不久定会发现他们长孙氏的价值之所在。

…………………………………………

李破现下根本无暇顾及太多?长安城终于敞开了它的怀抱?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并由他来主导,那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再次在他胸中翻腾不休。

只有他自己明白,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同样也已被历史所改变。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在既成事实面前都已无关紧要,从云内起兵至今,已经过去十余载,现在他回首望去?他可以肯定的说一声,他没有浪费任何时光?也没有辜负了老天爷的眷顾,虽然他时常要嘀咕上几句老天爷没长眼什么的。

思绪连篇之际?他被众人簇拥着来到了长安城下。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的流逝,外界是如此的喧嚣?让李破渐渐蹙起眉头?时刻在关注着他的人们?心就都提了起来。

包括长孙顺德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想,汉王这是嫌进城的速度太慢了吗?

实际上大军入城的速度非常的快,将领们大多都是迫不及待,就差想插个翅膀飞进长安城中去了。

虽然之前商定了很多的细节,但天色昏黑,最终执行下来,混乱在所难免。

在长孙顺德的部将的帮助下,唐军将士纷纷放下了兵刃,将城北的各处城防要害陆续交给了晋军来掌管。

随着大军入城,其他各个方向的唐军守军也都得到了消息,于是犹豫的人马上下定了决心,请降的信使迅速出现在了李破的面前。

外城守军几乎没有任何人想要顽抗一下,这样的表现,即便是胜利者,恐怕都要唏嘘一番。

小规模的厮杀还是发生了几起,根本没用晋军出手,都被他们旧日的同袍迅速镇压了下去。

这个过程和当年李渊率军入城时就很相似了,大家纷纷献城投靠,没怎么费力就冲进了长安城,直到内城的时候才遇到了阴世师等人的顽强阻击。

顺利的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当消息像流水般传到李破的耳朵里的时候,在长孙顺德的解释下,李破迅速做出了反应。

没有再令麾下众将接管四城城防,而是传令降军就地驻守,不得乱动,之外令他们严防有人作乱。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混乱的发生。

可话说回来了,这一晚还是近些年来,长安城最为混乱的一晚无疑。

这是一座数十万人居住的大城,环视整个世界,这样的城市也只此一座,当它陷落的时候,同样表现的非同凡响。

大军入城未几,城中终于骚动了起来,并像涟漪般向四周扩散开去。

在这种时候那些真正的坏人便都冒了出来,城狐社鼠探出了脑壳,军中的一些士卒,衙门里的一些官吏,一些有仇怨的人们,别有用心的政客等等等等。

打家劫舍是主题,杀人放火是顺带,一个城池陷落之中所能发生的一切,在此时的长安城中都能找到缩影。

只不过缩影就是缩影,并不能真正摧毁这座大城,因为火不够大,乱的不够彻底,人们也不够疯狂,最重要的则是有人在坚定的维持着基本的秩序。

“不许出门。”

“于街市持械殴斗者死。”

“擅闯民宅,杀人放火者死,建银掳掠者死。”

伴随着马蹄声,一队队的骑士举着火把,开始在街市之间巡弋,并高声呼喊,令闲杂人等不得出门。

实际上自晋军围城以来,唐军早已施行宵禁,除非必要普通百姓连白日里都不再出门了,如今在大军入城期间,还敢在街市当中流窜来去的,几乎皆乃匪类,死不足惜。

月上中天之时,晋军总算初初控制住了长安外城城防,降顺的唐军将领们紧张的约束住手下的军兵,并连连派遣信使


状态提示:第790章大势(十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