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清巨鳄>第七百六十二章 肃顺献策

如何才能保证大阿哥不被架空?这事问易知足?绵愉、曾国藩两人都有些疑惑,两人对视了一眼,绵愉才道:“你还真打算献策?”

肃顺没好气的道:“如今皇上病情似有起色,谁敢贸然提这话题?就算能引导,肚子里总要能掏出些干货来罢?赶紧的问,有妥善的法子,这事才能提,否则我可没这胆子。”

顿了顿,他接着道:“而且吧,我觉的这事恭王开口最合适不过,恭王回京觐见,必然要问安.......。”

“不妥。”绵愉不假思索的道:“恭王此番能回京已是侥天之幸,再提这事,不定又生变故,你圣眷最隆,这辅佐大臣必少不了你,由你来开口,最为妥当。”

什么圣眷最隆,干脆不如说我胆子最大,肃顺腹诽了一句,不过,想想也是这个理,奕訢未必就敢开这个口,沉吟了一阵,他才轻声道:“一个女人能有什么见识,易国城是不是太高估那女人了?”

“能让易国城如此重视的,不会是易与之辈。”绵愉缓声道:“宫中早有传言,那拉氏聪慧机敏,有胆有识,甚有主见,切不可轻视。”

曾国藩迟疑了下才道:“对于元奇来说,朝局自然是越乱越好,镇南王如此做,目的何在?”

“朝局一乱,必然影响推行新政。”绵愉缓声道:“易国城是极力倡导朝廷推行新政的,再则,一旦朝局混乱,很多事情都会失去掌控,如今美利坚正爆发大规模内战,元奇忙着赚钱,不希望这个时候国内出现不稳定的局面。”

顿了顿,他接着道:“如果说,出现什么不忍言之事,朝廷也同样需要稳定,否则本王也不会对此事如此上心。”

肃顺琢磨了一阵,才道:“时间不早了,办正事要紧。”说着他看向曾国藩道:“恭王极有可能明日一早抵达京师,涤生去迎迎,顺带将情况说一下,我争取与他一道觐见。”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曹根生快步走进房间,将一份电报呈上前,道:“大掌柜,京师来的密电。”

接过电报瞟了一眼,易知足不由的一笑,如何才能妥善的保证新君不会被架空?实际上咸丰已经给出了答案,上谕‘钤印’制度,不过,这个制度有缺陷,被慈禧钻了空子,实际上慈禧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就得益于咸丰鼓捣出来的这个‘钤印’制度。

咸丰为从制度上确保了皇权不致旁落,排除一众辅政大臣挟制天子的可能,绞尽脑汁制定了一个权力平衡制度——钤印制度。

临终之时,他将自己平时非常喜爱的两枚私印“御赏”和“同道堂”分别交授皇后钮祜禄氏和儿子载淳,并规定,凡是皇帝的谕旨,在起首之处,必须钤盖““御赏”、“同道堂”章御赏”印,即所谓的“印起”;谕旨的结尾之处,必须钤盖“同道堂”印,即所谓的“印讫”。

所有谕旨,凡钤加了这两枚印章者,才是皇帝认可的谕旨,否则无任何效力。此举不仅能有效防止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将个人意思添加在谕旨前面或后面的舞弊行为,也确保了小皇帝不至于被架空,毕竟两枚印章掌握在皇太后和小皇帝手中。

慈禧则恰好钻了这个空子,以皇帝年幼为由,她以皇帝生母之尊代掌了“同道堂”印,从而得以干政,随后,慈安皇太后又死的不明不白,慈禧掌控两枚印章,独揽大权。

这个为保护皇权而制定的钤印制度虽说有着太大的弊端,但无疑是最能迎合咸丰心意的,易知足沉吟良久,才提笔写了一封回电。

虽然已入秋,但天亮的依然早,还不到六点,天就已经放亮,肃顺因为担心咸丰的病情,一大早就赶进了宫,到的养心门外值房前,迎面就遇上夙夜值守的奕枻。

“肃六来了。”奕枻脸上神情显得有些轻松。

“皇上——?”肃顺关切的道。

“病情应该是稳住了。”奕枻道:“天刚放亮就醒转过来,直嚷着饿,传了早膳,又嫌弃粳米粥寡淡无味,后御医建议换上了鸭丁粳米粥,进了两小碗,还有四个小馒首,不论是气色还是精神都有明显的好转。”

听的这话,肃顺不由的长松了口气,道:“皇上是真龙天子,自有满天神佛保佑。”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太监急匆匆的小跑着过来,到的跟前,躬身道:“肃大人来的正好,皇上叫进呢。”

一听咸丰宣召,肃顺连忙整理好冠帽朝服,冲着奕枻一点头,然后大步进了养心门,心里却是琢磨着,咸丰一早宣他做什么?难不成是关心政务?再则,奕訢还没进宫,他这单独觐见要不要尝试着引导一下话头?

转而他又想道,若是咸丰病情有起色,一日好似一日,会不会跟他秋后算账?短短一段路,他脑子里转了无数个念头。

后殿的寝宫光线有些昏暗,肃顺进了门便跪下行礼,“奴才肃顺恭请圣安。”站起身,他才看清咸丰半躺在榻上,连忙快步上前在榻前跪下。

“都下去。”咸丰的声音听起来依然透露出无比的虚弱,待的一众侍候的御医太监宫女尽数退下,他才接着道:“近前一些。”

肃顺连忙膝行几步跪在榻前,咸丰侧过身来望着他,道:“御医们怎么说?”

一听这话,肃顺连忙道:“回皇上,脉案、药方军机处皆保存着,皇上只须静心修养,很快就能康复.......。”

“朕是一国之君,不是寻常人.......。”咸丰说着轻叹了一声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二章 肃顺献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