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清巨鳄>第八百七十四章 宝鋆献策
权!恭王奕訢和僧格林沁分走两万八旗新军只是一个开始!

当前最为紧迫的,不仅是要巩固手中的兵权,还要迅速提高她所掌控的八旗新军的战力,简单来说,就是为他们更换武器装备,奕訢所掌控的兵力虽少,只有两万,但背后有元奇支持,配备的都是最新式的步枪!已经足以牵制京师的八旗新军并且对京师构成极大的威胁!这是她不能容忍的!

半晌,她才开口道:“向英吉利采购的那批军火什么时候才能抵达?”

“回皇太后。”宝鋆连忙回道:“英国公使华尔森明确表示,至少也要到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

从英吉利到天津,迢迢数万里,这事还真是急不来,慈安暗叹了一声,目前唯有尽量稳定局势,好在元奇的重心放在征伐倭国上面,也在尽力维持朝局的稳定,这倒不是什么难事,顿了顿,她接着问道:“天津是否要留驻一部兵力?”

“天津是京师门户,又是工业中心和军工中心,断不容有失。”宝鋆沉声道:“微臣窃以为,可着火器营长期驻守天津,并在天津就地扩军五千至一万。”

扩军?慈安不是不想,被奕訢分走两万兵力,她也想补充,但扩军要银子!扩军一万就意味着上百万两白银的开支,向英吉利购买军火的银子她都还没凑齐,哪敢想着扩军!

宝鋆自然知道她担心什么,轻声道:“恭王所掌控的两万新军,能否遣散?”

遣散?慈安心里一动,这倒不失一着妙招!她不是没想过强行剥夺奕訢的兵权,元奇她倒不担心,她担心的是那两万兵力即便是收回来也是离心离德,应景的时候还可能是一大隐患。

她也考虑过断掉奕訢那两万大军的粮饷供给,不过也觉的不妥当,毕竟是朝廷经制之师,如此做容易遭受攻讦不说,也容易导致军心民心不稳,八旗新军基本都是八旗子弟,家眷基本都在京师和京畿之地。

但想着还要朝廷出银子供养奕訢那两万大军,她心里就窝火,宝鋆这个主意倒真是值得一试,沉吟了一阵,她才道:“元奇不是有个兵役制度,叫复员......?”

听的这话,宝鋆迟疑了下才道:“回皇太后,元奇的兵役制度,官兵复员发放复员费,军官还尽其所能安排差事......。”

“复员费咱们没有,但可以安排差事!”慈安缓声道:“此事,军机处议议,尽快上个折子。”

“微臣遵旨。”宝鋆连忙道。

“还有——。”慈安缓声道:“外务部的差事,你也正式兼管起来,谕旨随后就下。”

这是要剥夺奕訢的权柄?宝鋆心里暗喜,躬身道:“微臣叩谢圣恩!”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将电报转给赵烈文,随手点了支烟,慈安居然会想出以遣散的法子来剥夺奕訢的兵权,这倒真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不过想想,这也是情理中事,慈安向英吉利订购了数目巨大的军火,资金本来就紧张,岂肯再出银子供养与她作对的两万大军!

放下电报,赵烈文轻笑道:“恭王这下有的头痛了,估摸着马上就会赶来上海。”

“这不是银子的事。”易知足缓声道:“朝廷这是堂堂正正的取消编制,遣散大军,恭王若是继续维持,就是蓄养私军!”

听的这话,赵烈文略微楞了楞,道:“大掌柜的意思,任由那一万大军解散?”

“还真没有什么好法子!”易知足轻声道:“这是阳谋!理由也必然是冠冕堂皇,大清如今既无外患亦无内忧,裁军又能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谁能说什么?”

“忙活了半天,白忙活一场?”赵烈文道:“恭王必然不会甘心!”

易知足抽着烟不接这话茬,恭王奕訢羽翼未丰就不听招呼擅做主张,差点坏他的大事,他心里很不待见,慈安不出手整治,他也会出手,只是没想到慈安如此狠辣,一出手就是釜底抽薪。

易知足对恭王不满,赵烈文自然清楚,说实在的,对于恭王他心里也是十分不满,不过,恭王毕竟是立宪的一面大旗,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太后将其拔掉罢?略微沉吟,他才斟酌着道:“恭王纵有不是,也是立宪派领军人物,那两万大军也是用来牵制和制衡帝后的......。”

“一万!”易知足道:“在倭国的那一万,朝廷暂时不会裁撤,毕竟倭国战事还没有彻底结束,目前这情况,也不宜让他们回国。”

“即便是一万,对于恭王而言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赵烈文道:“此消彼长,保皇的势力必然更为嚣张,这无疑是加大了推行宪政的难度。”

磕了磕烟灰,易知足才道:“惠甫该不会想是让恭王另立炉灶吧?”

“大掌柜明鉴。”赵烈文笑道:“眼下恭王与太后可说是势如水火,另立炉灶,也未尝不可。”

易知足翻了他一眼,道:“恭王若是另外立炉灶,势必引起战端!”

“另立炉灶也不必急于一时,可以等倭国战事结束之后。”赵烈文解释道:“大掌柜暂且以倭国战事吃紧,兵力不足为由,打着募兵增援的旗号将部队拉往倭国。”

易知足道:“慈安会是什么反应?”

“敢怒不敢言!”赵烈文缓声道:“部队在恭王和僧王手里,朝廷下旨遣散,大掌柜招募增援倭国,咱们这也是阳谋!”

“阳谋对阳谋!”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次得好好敲打一下恭王。”

京师,通


状态提示:第八百七十四章 宝鋆献策--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