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寒门状元>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动
兵在外,并且最后取得胜利,而且沈溪取得的成就更让人瞩目,比之马文升的功绩似乎还要高出很多。

梁储道:“若要将寿宁侯和介夫请回京师,非去见太后不可。谢阁老此时去,时间还来得及。”

梁储看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无论谁是始作俑者,没有张太后准允,杨廷和没有资格去迎接圣驾,要想阻止此事,非要张太后点头不可,无论谢迁现在多气恼,都必须要面对事实,想解决问题唯有去见太后一途。

梁储提出建议后,谢迁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显然这个时候他不想去见张太后。

谢迁皱眉问道:“介夫近来就没跟你说过关于之厚的事情?”

梁储叹道:“自从谢阁老回到京城,介夫去谢府拜见后,这两天便一直心绪不宁,来过文渊阁两次均是匆匆而别,连句多余的话都没有,更未提及任何关于之厚的事情。其实谢阁老不必过分担忧,涉及护送陛下回京,朝野都在关注,即便介夫跟寿宁侯去了,又能如何?”

谢迁黑着脸不再言语,显然是怕沈溪进一步被伤害,以后跟文官集团的矛盾会越发尖锐。

梁储道:“之厚大抵能理解太后的良苦用心,想必不会迁怒于介夫,朝中大臣此时应同气连枝才是。谢阁老若担心,不妨去见见太后,或者向之厚致信,先一步让其知道此事原委,让他不至于多心。”

谢迁叹道:“你以为之厚能听进去这些道理?出塞转战千里,取得赫赫战功,自打回张家口堡后,他便一直没得到公允对待,到现在还被朝中大臣无端攻讦,老夫刚回京城,便有不少人到老夫这里来告状,这种情况若被他知晓,能不心寒?”

梁储想了下,摇头道:“若有人刻意攻击之厚,那不妨将所有奏疏呈递陛下,由陛下定夺,谢阁老以为呢?”

谢迁一怔,立即用一种不可理喻的目光望向梁储。

文官参奏沈溪,你让我将这些奏疏呈递到皇帝那里,不等于说是让皇帝去降罪于这些人?

但这些人到底站在朝廷,站在皇家的立场上,说起来也没做错什么,给他们降罪这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一幕。

谢迁一边觉得那些人参劾沈溪太过荒唐,一边又不想出手惩罚,等于说谢迁根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在梁储这里发发牢骚。

梁储的意思是,你要么去劝太后,要么劝沈溪,要是这两样都做不到,那就去劝那些所谓的铮臣别乱来。现在你什么都不做,只是来问询杨廷和为何要跟沈溪对着干,不是缘木求鱼是什么?

谢迁叹道:“那老夫还是去求见太后娘娘吧……太后近来所下懿旨,始终有僭越之嫌,不该内宫管的事情,怎好贸然牵扯进去?若涉及朝政安稳倒也还好,现在却涉及君臣间的矛盾,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不可不谨慎待之。”

梁储道:“是否要在下陪同谢阁老一同前往?”

谢迁本要离开,闻言不由回头看了梁储一眼,最后断然摇头:“见太后,还是老夫单独去,你先将内阁奏疏逐一票拟,如今老夫顾不上这边,介夫又离开,内阁只靠你一人支撑。看来回头该向陛下请示,适当增加内阁人选,不然的话,这边要出点儿状况,怕是连个主持票拟的人选都没有……唉!”

本来内阁三人组合,谢迁觉得很不错,比之前刘瑾当政时好多了,到底杨廷和跟梁储都是有相当能力的大能。

但牵扯到如何定性此番对鞑靼之战,还有文官集团内部出现纷争,谢迁又觉得人手不够用,本来他没打算增加内阁大学士的人数,现在却琢磨开了,到底提拔谁进内阁比较合适。

离开文渊阁后,谢迁还在思索这个问题。

“可惜之厚这小子不能入阁,若他听话些,接受我管束,一切都好说,但他那倔脾气,唉……现如今东宫讲官那批人还有谁能入阁?当初太子之师,如今已成了天子之师,介夫已算年轻有为,比他还要年轻的,除了之厚外怕只有靳充遂一人。”

谢迁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是靳贵,这个曾被他看好,但因为年轻一直没拔擢到内阁的人。

说是年轻,但其实靳贵已经四十五岁了,在大明属于“少壮派”,很多时候难以被委以重任。

因为朱厚照年轻气盛,在其主导下,朝中官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以至于谢迁这样的老派大臣会不自觉地阻止这种趋势蔓延,自然想提拔那些老臣,但他最想举荐入阁的王华已彻底失势,知道跟朱厚照无法争取上位的机会,最后只能找个年轻一些的,避免引起皇帝反感。

如此一来,靳贵也就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但始终充遂跟之厚关系不错,若是让他入阁,很多事可能会被之厚牵制,将来若我致仕归田,这内阁到底谁能跟之厚制衡?当初东宫那批人,跟之厚关系都不错,别看这小子平时没结交多少人,唯独在翰林院中朋友不少,只有介夫才……”

谢迁最后不由摇头,心中满是无奈,“现在内阁人手少是事实,必须得找人填充进来干活……至于将来谁主持内阁事务,等日后再说吧。”

……

……

永寿宫内,张太后高坐凤椅上,谢迁在下诉说着之前在西北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

甚至谢迁将沈溪率兵跟鞑靼人交战的过程详细解说,想为沈溪争取张太后的信任,缓和对沈溪的担忧防备之心。

听到沈溪平定草原,撤兵返回张家口,这


状态提示: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动--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