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武侠开端>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乾隆二三事

说起来也是可笑,明朝其他皇帝先不说,朱元璋、朱棣这两位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千古明君”,从古到今的皇帝中少有“明君”超过他们的,即使有,这些明君里,也绝不包括清朝。.l

这样爱惜百姓,良策治国的名君,史书上,他们却被黑成了狗。

许多人拿着清人写的“明史”,来说这两位有多差劲,动不动就说这是“史书记载”,这很可笑,须得知道,写明史的那些史官,只是投降清朝的一群狗、清朝皇帝的一群奴才。

一个相貌问题,就把朱无璋黑成这样,而他确实做过的“诛杀开国功臣”这件事,更是被黑得无以伦比了,他俨然就是一个喜欢杀人的魔君。

林牧对此不置可否,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仁君,从古至今也就那么一位,几乎每个开国皇帝,包括清朝,都会“飞鸟尽、良弓藏”,听起来很没良心。

但屁股决定脑袋,天下太平,已经没有战事,你一个将军,已经有了从龙之功,还非要掌握那么大的兵权,与国与民何利?

天下已经太平,君弱臣强,即使你不造反,双方猜忌,你手下的兵将为了前途,也会把你推上位,这很正常。

当然了,无故诛杀功臣,这事确实毒辣,这锅甩不掉,皇帝的敌人一直就是手下那些尾大不掉的功勋。

可诛杀功臣,就代表是个暴君了?

朱元璋是好杀,但杀的是腐官,遇到有碍于国家的功臣也会杀,手底下的冤魂虽然不少,但却不杀百姓,对百姓极好,这也叫暴君?

评论朱元璋是不是如史书所说的“暴君”,倒不妨先对比一下明、清两朝的处事方案。

……

乾隆,这个被称为圣明天子的“康乾盛世”的主人公,可以说是清宫戏里最常出现的皇帝了,这个给人印象只是喜欢微服出巡,似乎很是平和的乾隆,对百姓的态度是什么呢?

三个案子,可见其真面目。

一个是乾隆四十三年的案子。

井陉知县鱼肉乡里,勒索无度,当地有名望的士绅没有办法,就请一个叫“梁绿野”的人想办法,梁绿野联同数人,一层层地去状告这个知县。

但当时的官场官官相护,中间各个层级的官员袒护知县,甚至反诬梁绿野等人“挟嫌滋事,敛钱抗官”,上报直隶总督,要治梁绿野几人的“罪状”。

梁绿野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即赴京告御状。

乾隆于是派人去调查这事,查明知县的罪状,就将这个知县判处绞刑,中间袒护知县的知府革职,直隶总督降级。

如果判决到这里结束,那这件事乾隆做得就特给清朝涨脸,可是,他还有另外一条对梁绿野等人的判决:“梁绿野等一干人,因为“哄诱村人,敛财聚众,抗官殴差”,全部斩首示众!”

全部斩首!

他的理由很充分,民告官,是官场大忌,这次如果老百姓尝到甜头,那以后各种御状肯定层出不穷,“天下大乱”。

现在多好,杀了几个百姓,那些胆子长毛的百姓再不敢来告御状,从此天下太平,相安无事,皇朝稳固。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天下太平,但只不过是“官员太平”,积郁下来的民怨,最后让清朝成为亿人唾骂的粪坑,便是蒙元,也没见这样的下场。

……

如果说梁绿野的案子,恶官还受到惩处的话,那第二个案子,河南赈粮案,就彻底昭显出清朝皇帝,对百姓的态度了。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进行第二次南巡,在其前一年,河南的夏邑、永城、虞城、商丘四县遭受严重水灾,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却隐瞒灾情不报,四县百姓没有得到任何赈济,生活困苦,水深火热。

六下南巡,被乾隆当成自己生平的主要功绩,表面上是为了“考察民情、问民疾苦、视查水利”,只不过说是南巡,其实就是南下游玩,品品江南女子,看看手下奉迎,报喜不报忧。

在这一次南巡里,有一个已经退任的布政使“彭家屏”,却是打破了乾隆眼中的“天下太平”,把河南水患的事,说了出来,为民请命。

这个彭家屏在任时办了许多好事,修路赈灾、是个将民间疾苦放在心里的好官。

可乾隆并不喜欢他,因为彭家屏是雍正李卫一脉旧臣,又与自己手下宠臣不和,现在在享受手下马屁如潮,自己俨然就是千古一帝,治下国泰民安时,突然跑来打自己一巴掌,说起了河南水患的事情!

可事情既然捅出来了,自然是要处理的,乾隆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把犯事的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叫过来,问有没有这事。

巡抚说没有。

乾隆就满意了,随意吩咐给这四县百姓一月赈粮,就算了事。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俨然就是清朝版70码,出车祸后,问肇事人超速额没有,他说自己开了70码,没超速,嗯,然后这就算取证了!

这事就这么完了吗?

没有!

乾隆在江南fēng_liú浪荡几个月后返程,来到山东。

四月初七的这天,却有两个自称来自夏邑的灾民拦架,状告夏邑百姓克扣赈灾钱粮。

随后,又有一个夏邑的灾民刘元德拦驾,同样状告夏邑县令。

乾隆的脑回路很清奇,觉得这事肯定有人幕后指使,一查,这三人确实是听了在夏邑当地的一个士绅的话,才来告御状的。

于是,乾隆就派先前被状告的河南巡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乾隆二三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