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回到明末玩淘宝>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争债券

出征郑氏前的准备,除了军事上的,还有政治、经济上的。

经济上,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种大战一开,军备、钱粮、运输民夫,犒军的开销接踵而至,花钱必然如同流水一样。

方原才刚刚花了三百万两银子打造火炮母舰编队,还有支付一百万两银子,供麻林、甘辉二人在浙江府募兵、练兵,打造三万副盔甲,用来装备山地战军团。

战争开始前,还必须购买充足的火炮、火药、铅弹,这一笔又需要五十万两。

各项大的开销一扣去,方原库存的银子花了个干干净净,连余额宝上的银子也调用了三百万两,账户上只能剩下八十五万两。区区八十五万两银子,显然不足以支撑一场十万兵团以上,千里南征的大战。

根据独立核算团的计算,八万军团的千里远征,单是军粮、战略物资的运送,按照四个民夫一个军人的配比,就需要雇佣三十万民夫,十五万头骡子。

若战争拖上了半年,单是这一笔开销就在两百万两银子左右,其他零散的开销加一起,至少需要四百万两银子。

战争资金的缺口有三百余万两银子,这么大的缺口,方原只能打起了应急储备粮的主意。

自从一百万亩官田开始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收获了两季。他清点了独立核算团的账目,军田官仓里还有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至少可以动用七十万石粮食,按照1.5两银子/石的市价,就是一百万两银子。

但这只是账面上的数据,这么大一笔粮食若一下砸在市场上,变现困难不说,肯定会将粮价砸下一两银子。

方原的想法是改变薪水的支付方式,以粮代饷。

明朝初期,官员的薪水构成,是硬通货的粮食加上印制的宝钞。到了明朝中期,粮食不足,宝钞早就贬值得无人问津,官员的薪水就五花八门起来,有以盐,茶,甚至香料来抵薪水的。到了明朝后期,因白银的大量流入,则全部改用粮食加银子进行薪水支付。

明末时期,战乱频繁,米价飞涨,作为硬通货的粮食显然比银子更珍贵。方原初到江南时,江南官员的薪水支付已是以银子为主。

方原决定,从即日开始,玄甲军、锦衣卫、常熟兵工厂、江南大学堂支出的月饷,一改之前全发银子的法子,而是采用一半银子、一半稻米的方式。

这种操作法子,既能将粮食变向兑现成银子,还不至于一下在市场投进大量的粮食,影响粮食的价格。而且,粮食作为硬通货,众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怨言。

方原令独立核算团计算了一下,八个月时间,在征讨郑氏前,至少可以节约一百万两银子用作军费。

这么一来,战争资金的缺口就只有两百余万两。

这两百万两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方原唯一能想到的法子,就是面向南直隶、浙江的富商、中产人户发行两百万两银子的战争债券。

发行战争债券也是穿越前一、二战国际通行的法子,以战后溢价兑付的方式,凑集战争资金。

战争债券按照性质,还可以分成长期战争债券和短期战争债券。

所谓长期战争债券,和国债也没什么区别,就是规定一个兑付期限,只要方原政权不垮台,到期就会兑付发行的战争债券。这种债券通常年限较长,至少在十年以上,年利息不会超过10。

所谓短期战争债券是为了针对某一短期内的战争发行的债券,期限在一、两年内,为了迅速凑集军费,短期战争债券的利息通常非常高,溢价至少在30以上。

方原长期来看并不缺银子,只是在这个关头,集中花去了大量的银子,一时手头太紧,所以他倾向发行短期战争债券,以一年为限,讨伐郑氏的战争过后直接兑付银子。

他叫来了商业协会所有富商会员,包括洞庭商帮、苏州商帮、山陕商帮、徽州商帮、金陵商帮、浙商商帮。

他开门见山的告诉众人,要发行两百万两银子战争债券的消息,并规定了这次战争债券的期限是两年,利息是50。

战争债券虽然是个新鲜事务,但概念并不难理解,方原稍作解释,众富商便明白其中的盈亏之道,主要就是判断方原在战争债券到期后,有没有连本带利三百万两银子的偿还能力。

靠收取田赋、商税这些正常财政收入,一年内肯定是还不上的。这些人精一样的富商闻着味儿就知道,方原只能通过对外发动战争,进行掠夺,才有可能短期内筹集三百万两银子。

席本桢虽然身在内阁,但也没得到半点战争的消息,何况借款两百万两银子,这场战争的规模必然不小,开口问道,“方总督,一年之内会有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既然是伸手找这些富商筹钱,当然也不必瞒着他们,方原如实的说道,“是,不然我也无须卖这个战争债券。”

吴大山仔细的问道,“方总督是和谁开战啊?”

方原呵呵一笑,他既然问得这么清楚,自然是感兴趣了。他们这些生意人拿银子出来,必须全面评估战争的胜负,才能决定方原有没有偿债的能力。只有战场赢了,方原才可能通过战争掠夺来偿债,若战场输了,方原哪里来的银子偿债?

方原知道若不告知他们实情,便解释说,“福建郑家。”

众富商开始窃窃私语,既然是短期风险性投资,他们自然要算计这场战争的胜负概率。

他们无论盐、茶、还是丝绸,都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争债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