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盛唐不遗憾>第七百三十一章 城墙

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国家,都不能过多的消耗自己的能量,否则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亏损,引起很糟糕的后果。

一个人过劳了,会严重损耗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不那么健康,一个家庭承受了不能承受的负担,会造成家庭的崩溃,而一个国家若是过多的消耗力量,则国家就会解体和灭亡。

国家的力量包括财力,民力,物力等等方面,财政的崩溃是最为可怕的,国家财政没钱了,朝廷的官员就领不到俸禄,军队就会领不到军饷,发生饥荒了之后,就会没有钱赈灾。

官员领不到俸禄就会用手中的权利去盘剥老百姓,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的艰难,军队领不到军饷,则会发生兵变,甚至直接去抢夺,上山当土匪,发生饥荒的地区,得不到朝廷的救助,就会大面积的死人,甚至会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混乱,让王朝一步步崩塌。

民力指的是民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过多的消耗民力,指的就是无休止的征发民众去服劳役,让民众疲惫不堪,用苛捐杂税去抢夺民众的财产和物品,让民众变得一无所有,难以生存下去,从而对朝廷不在认同,甚至揭竿而起,发起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物力指的是可供使用的全部物资,有一句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出征的大军,对物资的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而随着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对物资的消耗就更大了,若是国家的物资供应不上,则很容易造成军队的崩溃,进而引起帝国的灭亡。

总之,人力,物力,财力是一个帝国的根本,是非常需要珍惜的,绝对不能过多的消耗,否则,一旦入不敷出,一个帝国就崩塌了。

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倭马亚王朝到了王朝的末代还在扩张状态,华夏的各个朝代也是如此,大秦帝国修建长城,建造阿房宫,大力开发岭南等等行为,造成的国力的极大损耗,大隋帝国也是一样,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等等罪行古今皆知,大明帝国由于一代代的累积,到了末代的时候,仅仅是好吃懒做的皇族子孙就高达几十万,这些人什么都不需要干,而朝廷却要花钱供养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如此,就给朝廷的财政增加了极大的负担,让朝廷的收支逐渐入不敷出。

历史的教训是必须要吸取的,现在大唐帝国的国力越发强大,但绝对不能过分的耗费国力,还好大唐帝国现在支出的增加远远追不上收入的增加,国库里的钱财不但没有因为支出的大幅增加而减少,反而是增加了很多,原先的仓库都装不下了,只好在皇城内部重新修建更大的仓库,皇城左藏和右藏的规模都扩大了好几倍,若是收入继续增加的话,那就只好在京城重新找地方修建另外的仓库了,否则,那么多税收的收入就没有地方放了。

以前,大唐帝国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农业的税收,可自从李安大搞工业化,并推进商业的发展,现如今,大唐帝国的财政收入,商业和工业的税收开始逐步增加,已经成为绝对的大头,农业的税收已经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了,甚至,取消全国的农业税都毫无压力。

李安带领庞大的远征舰队外出开辟新土地,对朝廷的财力是很大的消耗,但李安一路上缴获的财富也同样非常多,而且,通过打击敌对和海盗势力,让海上丝绸之路变得逐步畅通,至少,就目前来看,从大唐到马六甲一带的商人数量已经增加了好几倍,商业变得更加的频繁,大唐南部港口城池的税收也极大的增加了,而这些收入很快就会追回李安组建舰队的支出,总之,是绝对不亏的。

在随意的谈论完大食国的情况之后,李安带着麾下的文武官员,去附近的城墙上视察,因为足有六千军队投入干活的行列,如此,各项工程进展的都颇为顺利,尤其是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城墙建造。

因为城墙只是两层很薄的砖墙,中间用泥土填充,所以,建设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而且,泥土是就近挖取的。

挖泥土的地点在城墙外的五步之外,如此,城墙建好之后,外面取土的地方就形成了天然的护城大壕沟,只要引入水流,那么就可以很快形成护城河了。

建造城墙,顺带着连护城河也建成了,可谓是一举两得,而干成这一切的前提是充足的人力资源。

在数千大军投入建设之后,取土和压实的工作就有人做了,砌墙的工作由会技术的工匠完成,而工程量最大的取土和填埋压实工作,则全部由这些士兵完成。

为了加快建设的进度,早日将城墙建设完成,建造现场动用了部分机械,比如隶属于大唐军方的挖土机,这些挖土机一铲子下去所挖的泥土比几十个士兵挖的还要多很多,另外,挖好的泥土,若是用人力搬运也是很耗费力气的,聪明的工匠马上就想到了好办法,搞了个简易的输送带,挖好的泥土直接放入输送带,人力踩着输送带,将泥土送入两片薄墙之间,然后再由人力或者机器,将泥土推到需要的地方,并用脚压实,最后用机器压实。

大量的人力,少量的机械,以及工匠的聪明才智,这些结合在一起,让建设城墙的工期缩短了很多,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把大部分的城墙建设好了,估计在十日之内完工是毫无压力了。

其中,有一段城墙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一章 城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