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朱载垚虽年少,但是经历了这次变故后,人也渐渐成熟起来了,更别说今儿就是有备而来的,看那些往日最会来事的百官依旧一脸木然,朱载垚反而镇定自若。
此时,朱载垚接着道:“没什么忌讳的,既然你们不敢说,那就朕来说说吧,亚父眼下出关在即,朕几次想要挽留,可亚父非要走不可,哎……朕哪,也就不好继续强留了,朕的心里,有两个父亲,可是这天底下,哪里有做父亲的,给儿子称臣的道理?朕以为……这一次赏,就不赐予什么封地,封什么官儿了,就一条:鲁王叶春秋,与朕情同父子,朕念其大功于朝,依旧请他还鲁国,敕鲁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加九锡,准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语出惊人,估计就是形容这种状况的,此言一出,便连原本沉默的百官,顿时也哗然了起来。
所谓的九锡,可不是好玩的啊。
这九锡乃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的特殊殊荣,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等等,这九种礼器,便是位极人臣的象征,汉朝的时候,王莽、曹操就曾加过九锡,再之后,司马昭还有此后宋、齐、梁、陈的开国皇帝都曾加过九锡,此后的李渊、王世充,还有北齐的皇帝高欢,以及创建了北齐的儿子高洋。
到了后来,这九锡几乎就形同于谋朝篡位的象征。
为何?因为九锡隐含有上承天命的象征,什么人可以上承天命呢?唯有天子!
而作为臣子,本来这所谓的承天命乃是一种殊荣,可是大臣与天子一样,都承了天命,用的乃是这九件礼器,这即意味着,臣子的地位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以至于这加了九锡的大臣,无一不是最后都成了开国的天子。
到了现在,这加九锡,可以说是形同于是骂你是乱臣了。
一开始,大家倒是有点以为这是朱载垚的某种暗示,莫非是暗示鲁王殿下乃是乱臣贼子,所以用九锡来羞辱鲁王殿下吗?
难道……陛下与鲁王已经反目了吗?
可是细细一想,大家却很快否决了这个想法。
很简单,这不符合逻辑啊!就算是反目了,这鲁王殿下马上就要出关就国了,陛下何须要借此来羞辱鲁王呢?何况,天子现在的地位还未必稳固,朝野内外,有不少心怀不满的,现在陛下本来就靠鲁王殿下的威信在撑着,在这个节骨眼上,会故意来羞辱鲁王,这对陛下有什么好处?
可说起来加九锡,在这大明朝,还真从未有过有此殊荣之人,甚至一度,相当于将加九锡的制度算是废黜了。
现在突然提了出来,怎么能不让人开始带起各种的猜测来?
可是这越猜测,越是令人感到猜不透。
反而是朱载垚看着大家各异的脸色,不禁觉得奇怪,忍不住道:“诸卿家,莫非以为朕的亚父配不上九锡吗?何以如此?朕在周礼中读过,朕在《春秋》、《周礼》中读过,九锡之礼,乃天子至高的厚赐,受封之人,乃天子代赐其天命,怎么,若是诸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呼……
那王华本来憋着脸,有点儿紧张,现在却是长松了口气,他忍不住道:“陛下,敢问陛下如何有这样的想法?”
朱载垚道:“朕在书里看到的,方才不是说了,春秋和礼记里都有记载,朕特意问过谷伴伴的,谷伴伴也觉得好。”
一下子,所有人都忍不住哭笑不得起来。
原来……
这是闹了笑话了。
陛下年纪太小,虽然肯读书,也肯花心思,可毕竟年轻,他现在虽然熟读春秋、左传、礼记,可在经史方面,估计翰林的筳讲还没有给他说透,故而便闹出了今儿的这么个笑话。
至于谷大用,谷大用肯定在内书房读过书的,不过这太监读书,却往往学的不深,他估计觉得这样很牛逼,却不知道这内里的另一层深意,何况又是陛下问起,那自然是什么都肯点头答应。
王华绷着脸,不知该不该解释一下。
朱载垚却道:“朕自登基以来,封赏的事,一直当作头等大事,朕思来想去,便加九锡最好,你们就不要再说了,这九锡之礼,朕是铁了心了,朕已命司礼监筹备,亚父,你来听旨。”
其实……叶春秋也有点懵逼了,他一听到九锡,就立即想到了王莽和曹操,心里也咯噔一下,等到陛下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免跟其他人一样感到哭笑不得了。
可想了一下,也知道朱载垚这是一番心意,只好出班如实道:“臣不敢接受。”
朱载垚皱眉道:“如何接受不得?”
叶春秋道:“陛下,九锡之礼,王莽、曹操、司马昭、李渊等人,俱都接受过。”
这意思够明显了吧,朱载垚虽然对经史没有学透,可是王莽曹操是什么人,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吧!
朱载垚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道:“可是亚父非曹操,也非王莽,他们接受过,亚父难道就不可接受吗?”
朱载垚显得有些小小的任性了,其实也可以理解,在这件事上,他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结果呢,却突然间发现错了,这可是自己做天子第一件事啊,当然是不能承认的,一旦承认,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朱载垚接着道:“正因为王莽、曹操这些人加了九锡,朕才下定了决心,因为朕知道亚父绝非乱臣,所以自然不受他们的影响,此事,朕心意已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