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建设盛唐>第四百六节 办大事(一)

大唐官制,尚书省主执行,下设六部,吏部负责考核;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而工部负责工程。

六部中,吏部为六部之首,毕竟人财物以人为先,户部嘛,所谓跑部要钱要项目就是找户部,求户部的人海了去;礼部清贵,单拿一个祭礼,就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极为重要部分。兵部保卫国家安全,无论如何都疏突不得;刑部有杀人权哦,而最苦的则是工部,跑工地的官员谁不脸黑?不过工部极有油水,好处多多。

大唐立国迄今只历三君,还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所以大唐工部官署里忙忙碌碌,官员们象工蜂又象蚂蚁般紧张地工作。

不过,新近提拔的一个郎中,从五品上的中层官员,名叫崔千寻的,之前没有任何预兆,径直空降入部。

虽说是位郎中,但编制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郎中的官职也不算小了。

唐代工部中高级官员编制为: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各有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再到员外郎、主事。

这位崔郎中的任命是工部郎中,而原本已有郎中了,形成一个部门两个长官的格局。

一般而言,朝廷极少一个部门任命二个主官,顶多给其中一个主官加“检校”头衔,作为荣誉虚职而已,并不理事。

工部老员工心里嘀咕,尤其是这位崔郎中不务正业,到任后四处走动,什么都问问,什么都看看,好象也没什么人管他的样子。

行家一伸手,便知道有没有,崔郎中根本没有工部的业务能力水平!

联想到他姓崔,年龄也不算很大,应该是世家大族子弟,奇怪的是工部里崔家的嫡系子弟也不很热络的样子。

有天,大家见到工部尚书刘审礼与崔千寻亲切地打招呼,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尚书大人的嫡系!

刘尚书在洮河道前线立了大功,回到工部,他要调入他的人手,作为初上任主官,上头一般都会给面子的。

自以为认识了崔千寻的根脚的工部官员们有的清高者,不理会崔某,径直做他们的事;也有的动起歪样心思,与崔某拉关系。

他对任何人都以礼相待,客客气气,直到有那么一天。

……

工部尚书刘审礼亲自陪同一位青年高官直入工部,介绍道是尚太平公主的驸马都尉,右骁骑卫大将军、工部尚书、登州刺史,赐紫衣玉带金鱼袋的韦晞!

这可是炙手可热的新一代权贵,介绍到的每一位官员都与他热情打招呼。

而韦晞也中规中矩地按照高官对待中低级官员般的姿势,既不过于高傲也不过于逢迎。

工部的人们觉得有点诡异,同时两位尚书、两位郎中?

而旧的尚书和郎中一点都不担心给取代,还与他们不住地介绍情况。

崔千寻站出来,宣读名单,召集了一批员外郎、主事和不入流官员,叫到的人去开会。

大家才发现,点到名字的人都是部里的业务骨干,他们的官职不一定很高,但做起业务来都有几把刷子。

之前阿谀奉承而没有技术的官员,则一个没来。

开会的人们除了工部的人,还有韦晞带来的一批人手,联合开会。

原来,这位驸马爷要修建高速马路和轨道!

共分四大段,第一段从登州到莱州、青州、泰山、济南、然后沿黄河南岸向西走,到达郑州,终点站是洛阳,此为东线。

第二段则从郑州出发,修建横跨黄河的黄河大桥,然后沿太行山西边的潞州、并州、太原、代州、朔州、终点站是胜州,此为北线。

第三段是从洛阳出发,沿黄河南岸直抵长安,再从长安出发,沿渭水南岸一路向西,经凤州、秦州、洮州,终点站是鄯州,此为西线。

第四段则从洛阳出发,经陈州、颖州,建淮河大桥过淮河后,终点站为长江北岸边的扬州,此为南线。

四条线基本上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呈十字形。

建成之后,从洛阳出发,直达东海之滨,得盐鱼、贸易之利;而北线则对于国防意义重大,它可以把大量的兵员快速布署到北方,进攻北方诸族!西线连通两都,交通更加方便不算,同样在国防意义重大,它可以进一步扼制吐蕃,支持西域;南线到达繁华的江南,得以把江南丰盛物产送达京城。

当然,贯通南北的有大运河(感谢李家表兄杨广),水运能力更强,但速度快还是马路。

原来,在水泥发明之后,天后下旨,各州州城(主城)都建水泥马路进行连接,但水泥马路是新鲜事儿,当时的发明人韦晞威望不足,难以影响到各州城的马路,同时也无足够的技术人员主持修建马路,所以建成的马路千奇百怪,曲曲折折。

比起之前,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种种问题。

如今,韦晞有了足够强大的能量,终于可以按照他的心愿建设出一个盛唐交通了。

他将建立共六车道对向的高速马路,同时在马路边修建双轨铁路,此为轨道。

先修马路,再修铁路。

当所有工部官员听到崔千寻眉飞色舞地按驸马爷的指示说出修建这四段高速马路时,大伙儿先是震惊,更多的是喜悦!

工部的,谁不想参与修建一项流芳百世的大工程!就象战士想打一场大战般同样的心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节 办大事(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