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三国领主时代>第706章 王司徒的烦恼

长安。

董卓被诛杀引发的狂欢渐渐消退,长安城的秩序逐渐恢复,店铺重开,贩夫走卒、文人士子在街上行走,王城显得安宁而详和。可事实上,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涌动,不安定的因素正在滋长和蔓延。

司徒府,王允神情疲惫。

设计成功诛杀了董卓,年幼的天子让王允总管朝政,王司徒大权在握,一时间风光无限。王允没什么野心,他不会象董卓那样欺君罔上倒行逆施,也不会试图成为一代权臣,他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如何匡扶汉室上,打倒一切对汉室不利的坏蛋,为国家选拔贤才,为幼主分忧。让传承了四百余年的汉室在他手上复兴,是王允最大的理想。

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自忖所作所为皆禀持公心,无有私念。

正因如此,当他的努力不被人理解时,王允感到格外沮丧。

最近烦心的事很多。

首先,如何处置蔡邕。

董卓被杀之时,左中郎将蔡邕恰好在他家中作客,听到消息为之叹息,王允非常愤怒,当即斥责道:“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几乎灭亡了汉朝王室的统治。你是汉朝的大臣,应当同仇敌忾,而你怀念他的私人恩惠,反为他悲痛,这岂不是与他共同为逆吗!”当时就将蔡邕逮捕,送交廷尉。蔡邕认罪,知道多半会因为这件事情性命不保,表示他愿意在脸上刺字、砍脚,只求让他有机会象司马迁那样写完《汉史》。

蔡邕不提司马迁还好,提起司马迁,王允就一肚子气。

在王允看来,汉武帝当年对司马迁只阉不杀非常失策,结果让他作的谤书《史记》流传后世,王允不愿给蔡邕这样的机会。可士大夫同情蔡邕,纷纷设法营救,替蔡邕求情的人络绎不绝,连太傅马日磾都跑来劝说,不理解他的苦心,让王允愤愤不已。

其次,与同僚渐渐疏远。

董卓死后,吕布劝王允把董卓部曲全部杀光,王允没有同意。后来吕布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给朝中大臣及统兵将领,王允又没有答应。

王允一向把吕布视为一员武将,不愿他干预朝政。而吕布认为自己诛杀董卓有功,到处夸耀。既然屡次失望,心中逐渐不高兴。王允性情刚直方正,嫉恶如仇,当初因为畏惧董卓,不得不委曲低头。董卓被诛之后,他自认为不会再有什么祸难,颇为骄傲,因此部属们对他并不十分拥戴。王允自认为无愧于心,不为所动,但心中多多少少感到郁闷。

前面两桩都是小节,最让王允头痛的是第三件事:如何处置凉州兵将。

王允起初曾与士孙瑞商议,特别下诏赦免董卓部曲。接着又感到迟疑,说道:“部曲只是遵从主人的命令,本无罪可言。如今要把他们作为恶逆之人予以赦免,恐怕反会招致他们的猜疑,并不是令他们安心的办法。”因而没有颁布赦书,后又商议全部解散董卓所统率的军队。

犹疑之际,情况正逐渐朝失控的方向发展。

民间盛传要杀死所有凉州人,于是那些原为董卓部下的将领惊恐不安,皆控制军队以求自保。蔡邕入狱一事更是让董卓部下感到惶恐,相互传言:“蔡邕只因受过董卓信任和厚待,尚且被牵连处死。现在既没有赦免我们,又要解散我们的军队。今天解散军队,明天我们就会成为任凭宰杀的鱼肉了。”

凉州兵将如何处置尚无定论,但董卓亲属朝廷不可能放过。

吕布派李肃去陕地杀董卓女婿牛辅,李肃战败逃回弘农,被吕布处死。牛辅心中惶恐不安,恰巧遇上军营中无故发生夜惊,牛辅想弃军逃走,被左右亲信杀死。李傕等人回到大营时,牛辅已死,李傕等无以依靠,便派使者前往长安请求赦免。可按照大汉律法,一年之内不能发布两次赦免令,王允不愿破例,拒绝了李傕等人的请求,使者失望而归。

王允知李傕等人惶恐,他倒不是真想赶尽杀绝,最起码现在没这打算。但他也明白对凉州兵将的处置必须尽快拿出结果,左思右想,仍难以决断。

凉州兵大营,李傕、郭汜等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朝廷不愿赦免,李傕等人商量后打算解散军队,各自走小路逃回家乡。

一名中年文士目睹这一切,苦笑不已。

中年文士是武威人,民间传言说朝廷要杀尽凉州人,他听后付之一笑,朝廷怎么会做这种事?可王允不同意赦免凉州兵将,让中年文士着实担心。他也是凉州旧部,官至讨虏校尉,倘若凉州兵将日后倒霉,他多半跑不掉。

“一群莽夫见识果然短浅,这次要想保平安,少不得出面说些话来……”

中年文士叹息着,起身高声道:“诸位且听我一言。”

众人皆是一楞,站起来这位平时向来不怎么吭声,很没有存在感。

“贾文和,有话就快,莫耽误我等逃命。”郭汜瓮声瓮气道。

这中年文士就是自然贾诩,贾诩说道:“如果你们放弃军队,孤身逃命,只需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起来,不如大家齐心合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事情成功,可以拥戴皇帝以号令天下,如若不成,再逃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称善,一起宣誓结盟,率领数千人马昼夜兼程向长安进发。

消息传出,长安震动!

凉州兵将向长安进发的时候,一个骑兵百人队在草原上狂奔。

百人将问道:“还有多久到肤施?”

“早着呢,现在我们在北地境


状态提示:第706章 王司徒的烦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