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古董商的寻宝之旅>第1018章 有些事情碰不得
剧、特色专题片纪录片一直都是业内翘楚,新闻节目也在美国七大电视网的平均水平线之上,不必过于担心收视率的问题。

这注意事项不需要张楠特意去提醒,汤普森等人本来就明白的很:他们打死不敢用那些曾经在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很流行,如今都还挺有市场的污蔑华夏的形象素材。

老板可是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夏人,下边的员工去污蔑华夏人的形象,估计那可不是简简单单失业的问题。

这个老板不是一般人,不单单只有传媒集团,可还是有自己的国际安保公司,是个拥有私人军队的主!

这会老板在指点节目的后期制作,专业的指点,汤普森几个不单单老老实实听,在征得张楠的同意后,几人还取来纸笔做简单的记录:对他们而言这些是专家级的真正干货,还是老板直接的意志体现。

“…几乎整个满清时期,满清懂吧就是清朝,辫子朝……

这辫子的问题忽略,反正华夏几乎整个清代时期都没有停止过进口大米,只是数量多少而已。

这和粮食能不能自给自足没有必然的联系,美国是事实上的粮食出口大国,但同样也在进口部分种类的粮食,这是一个道理。

这满清时期,那些皇帝最早采取的政策是禁止粮食出口,根本的原因是担心粮食外流。

现代社会都要先确保粮食供应战略数量上的安全,没粮食一切都是空!

我常说一句话,黄金到哪里都是钱,但真正闹饥荒的时候除外,那种情况下黄金有时也会变得不管用。

一个人快饿死了,他还有十公斤黄金,但周围人都没粮食,也都快饿死了,这黄金就成了废物,还不如一个面包有用。

康熙后期时就有官员提醒皇帝,这江浙一代米价上涨的原因就是因为大米被奸商贩往海外,所以国内米价过高。

我的老家就在那一带,是粮食丰产区,照理粮价是不可能不正常上涨的…

不过这康熙皇帝虽然担心粮食外流,但对于外贸并不彻底限制,仅仅是严禁粮食出口。

当时对于进行远洋贸易的华夏货船,满清政府还规定了严格而且明确的粮食配额:出洋船只,每日每人准带食米一升,并余米一升,以防风阻。

如有越额之米,查出入官,船户、商人一并治罪。

至于小船偷载米粮驳运大船者,严刑治罪……

不明白

出海船只上每个船员算人头、算船期准备粮食,不能多带。

这一升米大约0.75公斤,可能会有一些上下浮动,这度量衡会有点变化。

这就是说,就算加上对台风而导致的不可抗力的预防储备粮食,每名船员最多携带一天1.5公斤大米,再乘上预期的出航时间,不能多带粮食,防止粮食外流走私。”

按人头、船期计算装粮食,这规矩算是让餐厅里的一群人涨了见识:这规矩…

高明!

禁止粮食外流,作为个农业帝国,在进口的海运粮食数量不可能达到能打压国内种粮积极性所需数量的时代,皇朝政府当然希望手里的粮食越多越好!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道理农业帝国的统治者、管理者们会最深有感触!

张楠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这点上,“清王朝最初的粮食进口仅仅是给予闽省一地的特殊政策,后来逐渐扩大范围,到乾隆年间,闽省、粤省、江浙一带都是进口大米的主要省份。

这进口的大米当初还享受免税待遇,到乾隆八年,就是1743年,连这运输大米的商船也得到了政策的倾斜,所装载的其它货物也能一定程度上按照标准享受减税的待遇。

然后嘛……

问题就来了,鸦片和大米混装,有意思吧……”

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清代中后期的进口贸易海运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白花花的银子,没啥不敢干的!

不过张楠最后加了句:“大米船一起运鸦片这事节目里就别去提了,说多了烦球。”

为什么会烦球

今年是91年,明年92年,禁毒呗,人家都把地雷埋菜地里了。

老板的意志必须执行,不过这说着沉船的事,张楠的注意力渐渐被吸引到了餐厅一头的电视机上。

声音开得不大,正吃饭呢,示意侍者调高音量:战区,边上有人正在机枪扫射,画面主体内一名记者正带着个钢盔,套着件防弹衣在做现场报道,绝对的玩命加作秀!

这是档是联合电视网的主要新闻节目,张楠仔细一看,那个玩命的记者手里话筒上的台标也是联合电视网的!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张楠嘴里直接蹦出句:“胡闹!

南斯拉夫要打内战,谁让他们去参合报道的!

还要不要命了!

真是脑子翻抽,找死!”

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那里是南斯拉夫,不是将来的伊拉克,更不是将来的阿富汗!

和南斯拉夫内战的残酷相比,伊拉克同阿富汗那边都能算小孩子过家家!

前段时间南斯拉夫内战已经正式爆发,这是各种特殊原因加一块的结果,谁让它的国家地缘结构支离破碎,还缺乏强势的主体核心板块,人文构成上也是极端复杂。

2000多万人口分成了五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诺文尼亚、马其顿、黑山;三种宗教信仰,天主教、伊斯lan教、东正教;三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诺文尼亚语和马其顿


状态提示:第1018章 有些事情碰不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