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阵风吹过身边稀疏的松林与草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人很容易就会生出点苍茫感来。
当然,如果这里没有一堆轰鸣的工程机械与扛着铁锹、镐头的俄罗斯大兵的话,那就更和谐了。
人家那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的是意境;张楠玩的是实际,蓝蓝的天空下大军忙着忙着挖坟!
实际归实际,这样的场景还是能让人生出点高大上的感触来。
看着正在做最后的拍照与记录工作的那座陪葬墓,张楠对边上几个人道:“这人呀就像一阵风,时间一长谁还能知道谁是谁?
你们看这位,当初估计也是匈奴人中赫赫有名过的人物,可现在没人会知道他是谁,连刨了他的坟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爹娘都给起名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瞎掰!
不过300年后还能在墙上挂着就是成功,不知道我们将来有没有这个待遇。”
他是谁
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过什么痕迹?
这些疑问同奇妙的感觉就是同出土文物直接对话的最大魅力,也是张楠要挖了这里最大的原因。
历史上能留名的人不多,名同坟还能对上号的更稀有,这边十几座甲字大墓里躺着的匈奴大单于们大约是留名了,不过谁是谁都还搞不明白。
默默无闻还不一定是坏事,这倒霉催的名人们一个不留神还要被人挖坟掘墓!
尸骨朽烂完了的还酸好,挖光了算逑;要是骨头还在,那就等着被人研究吧!
最惨的是没腐烂的,管你曾经是什么身份,十有八九解刨之后泡进福尔马林里让人参观!
这几平方公里内上千人分片分组忙着挖,很热闹,张楠知道就算自己不挖,这蒙古国迟早还会再搞什么联合考古挖了这里,大不了不会像自己这次这样规模大而已。
人这一辈子呀就这么回事,管你王侯将相还是平头百姓,这世界历来只有千年的家族,没有永世的王朝,活得开心最重要。
等死了两腿伸,一切都是空。
想到这就觉得700年前的蒙古人还真是挺聪明的,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人知道他们的大汗和皇帝们埋在哪:不然要是有比较可靠的线索,张楠第一个就会去刨了他们!
找不到,那就没人打扰了。
老板的话是否正确、观点是否一致无所谓,听着就行,如果能表示一下赞同就最好。
不用嘴上说,微微示意点头,或者略有深思状都可以,领导们貌似都喜欢这个道道。
陈江华在几十米外的示意打断了张楠的感叹,他那边同样出了点东西,这会已经整理出一些。
走过去看了看,都是几乎烂透了的铁器同极少量铜器——不是铜鼎一类的大件、重器,就是些马鞍上的铜饰和第一座陪葬墓里也有的铜箭头。
用武器、马具陪葬是匈奴人的习惯,至于铁器时代用铜箭头这很正常,华夏当时的军队同样也有装备部分青铜箭头的。
钢铁产量还没多到什么地方都能用的程度,箭镞是消耗品,而2000年前汉军的对手们穿的基本是皮甲,用青铜箭头对付基本管用,更别说说匈奴战士中还有很多连质量可靠的连皮甲都不装备。
至于匈奴这一边,金属基本靠进口,铜箭头更流行,铁箭镞就靠劫掠和缴获了,更别说什么超级耗费铁料的铁甲,青铜甲残件倒貌似找到过。
两座墓里一共出土了60来支青铜箭镞,中原地区常用的实心圆铤式箭镞同北边匈奴等游牧民族常用的空心銎式箭镞几乎是一半对一半,看来这匈奴大将也挺喜欢华夏装备。
青铜箭镞如果质量好、硬度高,那也是能射穿铁甲的!
特别是中原地区式样实心圆铤式箭镞,相对游牧民族的空心銎式箭镞更重、破甲效果更好,同样也更非料、对弓的要求更高,估计一般的匈奴骑兵还没得用。
不打仗时,这2000年前的匈奴牧民狩猎时甚至还会用石质箭镞,金属宝贵呀。
如果没有更重大的发现,陈江华负责的那座陪葬墓里出土的器物就不用打包带走了,张楠看不上,至于这边这座内的东西全部带走,就当是早年就被盗。
很无赖、很破坏考古真实性的举动,不过农博升等人知道张楠这是打算将来会把这些东西放进博物馆内的私人展馆部分,加上这里是在蒙古国,这就完全没意见。
不带走,难道留给蒙古国?
早就知道匈奴人有什么东西,这趟就算挖出了乌兹钢刀那也不过是用实物证实了一下当初的历史记录,带走就带走了,这帮子华夏来的专家们不稀罕一片“证实了什么什么记录”的新闻。
至于那些俄罗斯人,威胁加利诱,这会正忙着享受挖坟的乐趣,不管、也不敢管这么多。
张楠没带表,问边上的阿廖沙几点了。
“刚过三点。”
一听,把手中拿着的两个铜箭镞交给陈江华,走上几十米到了m1大墓边。
几台挖掘机、吊车同自卸车不停忙碌,规模与深度都太大,不得不用上吊车运土,这大半天功夫看着又挖下去一层。
大墓内侧并没有环形台阶,不是挖掘机给挖没了,而是本身就没有。倒是之前陈江华负责的那座陪葬墓内壁上有环形台阶:因为台阶的原因,那座陪葬墓底部的规模比不上张楠负责挖的那座。
就站边上看了几分钟,机械噪音轰隆隆响,听得有点烦球——之前没感觉那是在忙,这会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