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宗明天下>第643章 南婆罗洲

高煦本人愿意去三佛齐,让允熥松了一口气。

高煦在之前的平叛中立下大功,而封藩南洋在群臣眼中类似于流放,所以允熥为了脸面着想最好不要贸然下旨封高煦到三佛齐。高煦自己上折子请封南洋,允熥再顺水推舟的接受更好。

但是如果高煦自己不情不愿,即使勉强上了折子,文武百官又不是傻瓜,当然看得出来怎么回事。虽然他们面上不敢说,却一定会在自己的笔记中记一笔。

所以允熥还是希望高煦愿意去三佛齐,这样双方还能愉快一点儿。

而允熥之所以最后选择高煦和贤烶为这两地的藩王,也是有缘故的。

满剌加和苏门答腊是天方教向东传教的海上重要路线,当地的天方教徒甚多,很不好处置,只有狠人才能对付。

高煦和贤烶恰恰就是这样的狠人。允熥数遍了宗室的亲王,这两个现在是最狠的。代王朱桂虽然也狠,但还是比不上他们两个;辽王朱植聪明睿智善于审时度势,要发狠的话也能狠得下来,但是毕竟本性不是如此。

所以高煦和贤烶最适合。

允熥又嘱咐他们:“到了当地,一定要信奉佛教。贤烶,若是满剌加当地没有什么高僧,就从国内、从暹罗请几位高僧过去。蒲罗中城内最先建成的房屋可以是王府,但是第二建成的就必须是佛寺。”

现在南洋的大局面就是佛教同天方教对抗,中间夹杂着一点印度教的势力范围。南洋的佛教高僧并非没有意识到天方教在一点一点的侵蚀佛教的地盘,有时也会互相支援。但是毕竟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又不如天方教传教热切,所以处于步步后退的局面。

允熥现在给他们一个统一的领导——那就是大明,再加上远比对方强大的武力后盾,他就不信不能止住对方的扩张势头。

朱棣这时问道:“陛下,既然是加封高煦和贤烶为王,那么叫臣过来为何?”

允熥转过头来说道:“四叔可是有大用的。高煦和贤烶毕竟为王时日短,也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所分封的地方又这样重要,还需要老成持重的人辅助。”

“四叔久镇边疆,经验丰富,正好适合辅助二位弟弟。侄儿打算在藩国仿照唐代之例设立‘特进’一职,辅佐藩王。四叔就担任蒲藩国和苏藩国的特进,辅佐他们。”

朱棣之前其实已经有过了猜测,但是知道允熥亲自说出口以后才敢确定。但是朱棣仍然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朱棣自从进了京城之后就没想过能活着出去,但是允熥竟然真的让他能活着出去了。他不担心吗?

不过再一细想,朱棣也明白允熥为什么会放心将他派出去了。满剌加和三佛齐都是远离大明的地方,苏门答腊是一个岛,满剌加虽然不是岛,但是与岛也差不了多少,以这两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足以威胁大明的水师,就是想从长江上偷袭都是做梦。除非有水师武将叛变。

但是水师武将吃饱了撑的投靠朱棣,就是自己不想活了也得考虑一下自己的亲人吧。就算是某个武将不考虑自己的亲人,想要制造出像路远那样一下子控制所有武将家属逼迫他们叛变在京城附近也绝对不可能。并且满剌加与苏门答腊远离大明,朱棣想收买人也费劲,所以允熥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但是,这只不过是从危险程度上来说,从心里来说,自己可是曾经叛变的人,允熥竟然大度到这种程度,真是不可思议。

朱棣忍不住说道:“陛下胸怀之宽广,历代君王不能及也。”朱棣是彻底服气了。

允熥说道:“皇爷爷在时,方国珍屡降屡叛,但是最后皇爷爷仍然赦免了他,让其善终。我身为皇爷爷选定的大明国君,怎么能不追随皇爷爷的脚步呢?”

当然允熥内心不可能这么淡然,朱棣造反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却也让允熥很闹心,并且需要小心防备着他。正因为如此,允熥才要把他打发出去,眼不见心不烦,还省得防备了。

当然面儿上允熥肯定不会这么说。

允熥又嘱咐了他们几句,让他们退下去了。

他随后吩咐黄路将一个侍卫叫进来,和这个侍卫说了几句话,然后又派人叫来今日值守的中书舍人杨士奇。

杨士奇虽然因功加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学士、太子少傅,但是回京以后的本职工作依然是中书舍人,兼教导公主、郡主读书。之前那几个月允熥临时让几名其它的中书舍人教导她们,但是昀芷在允熥回来之后就抱怨他们都比不上杨士奇教的好,昀兰也这样说,允熥于是就让杨士奇重新负责教导她们读书。

允熥对杨士奇说道:“拟旨,改封沈王朱模到婆罗洲南部,就改封,”允熥看了看地图,指着一个地方接着说道:“这个地方是满者伯夷侵占婆罗洲修筑的一个城市,朕将其命名为新洛,改封沈王朱模为洛王。”

朱模要接手的,当然就是满者伯夷国从婆罗洲退出的地方了。满者伯夷之前是南洋最强大的势力,现在也是南洋本地最强大的势力,但是因为大明的进入,水师被全歼,已经无力维持在婆罗洲等地的统治了。毕竟,除了爪哇岛和巴厘岛等地,其它的地方满者伯夷都是利用当地的势力进行统治,现在他们的水师一完蛋,这些地方没那么恭顺了,满者伯夷也就顺势放弃了这些地方。

南婆罗洲地区尚处于原始社会,当地还是各种部落酋长和头人为


状态提示:第643章 南婆罗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