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血战甲午>第三百九十章 大割草机还是肥电?

田布滋每周在码头给牺牲的情报人员送行已经上了国内外的报纸,关于在公众面前作秀这个时代没有人能比这些从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人更在行的了。

前微电影导演冯云翼糅合了好莱坞大片中有关各种场景,搞出了一套隆重而不是庄严的仪式来。这套仪式不仅仅在辽东半岛国家英雄公墓的葬礼上使用,从天津港运回这些英雄的遗体时就开始有大张旗鼓的仪式伴随着。

那些覆盖有独角兽旗帜的棺木由身着没有军衔徽记海军陆战队礼服的土著士兵护送上船,码头有乐队在演奏哀乐,田布滋会一一扶棺和这些牺牲的情报人员道别。

这种场面引来许多的土著前来围观,不仅是天津卫的本地人爱来看这个热闹,就连南来北往的各地客商也会去到码头见见世面。虽说在这个时代对于华夏人来说看死人出殡不是什么吉利的事情,奈何上下几千年历朝历代对着阵上殒命的大头兵都是就地草草掩埋了事的,大伙哪里见过这么大阵仗啊?

天津卫和北平就那点路程,慈禧很快就获知了田布滋在天津卫码头的所作所为。老妖婆不出意外地又摔东西了,在这方面她可是鸡贼得很,马上就看出了穿越众鼓惑人心的目的来。

一道道让老狐狸查办“伪宋”的懿旨从紫禁城直往直隶总督府李鸿章的案头上送,奈何老狐狸依旧就是拖着不办。老狐狸先是借口这码头多有洋人货物船只不便派驻军队为由决绝执行慈禧查办“伪宋”的懿旨。接着又以死者为大的理由劝说老佛爷应慈悲为怀放过“伪宋”人员出殡之事。

在华夏人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倘若不是什么血汗深仇很少有人去骚扰逝者走完这世间的最后一程的。李鸿章这种传统文人真心是不想被扣上这种在别人葬礼上捣乱的帽子的,这些人都是在和毛子的战斗中死去的,再怎么说也是有功于这个民族的,给他们添堵对李鸿章来说是道德上的瑕疵,他是不会做的。

况且暮年的李鸿章真心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给大清这间到处漏风漏雨的破房子缝缝补补了,改朝换代在他心里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结局了,他不想在自己百年之后被扣上鞑子鹰犬的帽子,成为秦桧那样的汉奸,对于和大宋有关的事情他是能避则避之。

早就习惯了二十一世纪媒体造势那一套的穿越众,是不可能让田布滋白白地每周在码头作秀的。所有穿越众控制下的或者参股的报纸都会刊登这些仪式感隆重的葬礼的消息,那些不是能直接掌控的媒体就动用外交经费去收买,总之国内外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些消息,多半还配上了描述这些场景的版画。

老妖婆派出宫外的密探传回的消息显示了很多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这年头可供穷人消遣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老百姓聚在一起侃大山可不就爱聊这些新奇的玩意嘛?英雄、厚葬、抚养孤寡这些都是老百姓侃大山里最受热捧的元素,你再怎么禁止还能管得了人家大伙爱嚼舌根的热乎劲?

老妖婆一看这势头不对,再这样下去“伪宋”在老百姓嘴里就成了有情有义的正统了,他们大清倒是成了那个薄情寡义的外族政权了。只是人家“伪宋”每逢开战死的人都很少,这次有精力去搞这些噱头,。奈何我大清每战必败,死的人不计其数也就罢了,还得贴银子割地哪里搞得起这种把戏啊?

天下悠悠之口不好封,难道我还堵不了这事情的源头了吗?李鸿章这个老狐狸拖着不办,我自个还办不了吗?已经陷入偏执的慈禧又玩起了刺杀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把戏。

原本这种事情是要过荣禄之手的,这货尽管被穿越众绑架过,但是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法术这会又深得慈禧的宠信了。倘若这次刺杀行动交由他来处理,想必也不会让执委会诸公如此震怒了。但是田布滋在天津卫的作秀被很多京城的满人看成了动摇大清根基的大事,不少满人都跑到老妖婆跟前来请命,结果这事就落在了某王爷的手里。

尽管极具英雄浪漫主义色彩的田布滋拒绝穿上防弹背心出席这些已逝探员的送行仪式,但是约翰他们的安保措施还是做得足够好的。田布滋从下车到主持仪式这一路上都和围观的人群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基本上都在这个时代手枪有效射程之外。

那个已经光顾了送行仪式三次的刺客基本都寻不到什么机会去刺杀田布滋,最后刺客也是被逼急了,在同伙的帮助下挤开人群,控制了在码头维护秩序的英军士兵,冲向了在码头英国商船边上和棺木一一告别的田布滋。

十九世纪末的满大人连洋人先进一点的玩意还都摆弄不清楚呢,哪里会知道还有狙击枪这种东西存在啊!冲出人群的刺客还没来得及掏枪就被埃弗雷特在400米外的高处用狙击枪击中了胸口。

事实上,这位刺客从长袍中掏枪的动作要比田布滋从西服下掏枪的动作慢了不止一拍,刺客实际上是中了两枪,田布滋条件反射般地也朝着他的胸口来了一发9毫米手枪弹。也就是说埃弗雷特即便是失手了,刺客也没有得手的可能的。

送行现场唯一响起的枪声就是田布滋手里那把银白色勃朗宁m1935发出的,但是由于刺客的同伙冲击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英军士兵,场面在刺客被射杀前就已经开始混乱了。在场围观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田布滋有没有被刺客所伤,等到土著行动队的人把田布滋围起来架走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章 大割草机还是肥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