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汉祚高门>1267 长安市肆

大将军今次西巡关中,随员队伍规模很庞大,除了几千人的胜武军护卫队和行台一部分官员之外,还有一些中州时流并商贾,并包括一部分馆院学府的学子代表们。

大将军向来秉承学以致用,同时也倡导馆院学子们开阔眼界,不要一味的书庐苦读。万般世事,俱是学问,能够在世道中总结提炼出的学识,对人而言有时候远比单纯的经术义理要有用得多。

对于这一次能够跟随大将军西巡远行关中的机会,馆院学子们也都非常重视,多番挑选下来,能够得以跟随的,无一不是馆院中的翘楚学子。而这其中,就包括出身京兆杜陵韦氏的韦轨。

韦轨于启泰四年有幸前往洛阳行台,当时便发愿要留在天中壮养才力,与一众天中少壮英流一较高低。当时同行的伙伴中,倒也不乏人发愿如此,只是要么难忍乡思,要么屡受打击,最终留在天中的,只有韦轨一人。

天中英流汇聚,韦轨在其中也实在算不上出色,苦留洛阳一直坚持在馨士馆旁听受业,终于在去年秋里得到一位馆士的青睐,得以成为正式的馨士馆学子。

这一次所以跟随仪驾返乡,倒不是因为课业有多么优秀,只是因为关中是他家乡,所以才被馆士破格列入,照顾一下同行的同窗们。

相对于其他同窗们的兴奋,韦轨对于今次西行游学倒没有什么太兴奋的感觉,反而隐隐有些抵触。他自幼生活于关中,自然深知乡土是怎么样一番模样,少了一些好奇。

加上大凡少年人心里,难免会有一些衣锦还乡的幻想,可是他留在天中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勉强得以进入馨士馆中。馆阁之内诸多少进英流,又将他这个人映衬的毫无色彩,实在不愿以这种面目归乡。但馆士一番好意提携,他又不便拒绝,只能勉强随行。

这一路行来,特别是在行过弘农之后,韦轨心绪倒是渐渐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沿途所见种种,俱都较他旧年所知大为不同。特别是在抵达长安之后,巨大的变化言之翻天覆地都不为过,原来在这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乡土竟然发生了如此由**到制的巨大变化!

之后他们一行人便跟随大部队一同入驻渭水南侧的长安旧城,入住未久便有人告言是有访客来,稍作询问后才知是乡中伙伴们得知他也随同归乡,因是第一时间赶来相见。

韦轨稍作思忖后,便向随行的馆士告假,自己悄悄行出了营地去见那些同乡伙伴。所以要如此,也是存了一点杂念,不愿让伙伴们与同窗交谈而后得知他不过只是馆阁中平常无奇的一员。

“韦兄,韦兄,我们在这里!”

韦轨行出营地未久,便见到一群鲜衣怒马的少年郎立在营地外,远远向他招手。眼见到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韦轨一时间也是喜上眉梢,大踏步迎了上去,笑语道:“你们消息倒是灵通,我今次随驾归乡的事情,亲长尚且不知,居然被你们探到!”

“韦兄你这么说,那真是小觑了兄弟们!你在天中扬我关西少流英名,我们这些乡野之徒过往年月也非虚度,想要打听一下随驾人员有无旧识,这种小事也实在难不到我们!”

一众少年们十几人,听到韦轨这么说,俱都得意洋洋表示道。

听到这话后,韦轨心中不免又是黯然,他在天中这段时间,才算深刻感受到天中人物华美,居留尚且不易,实在谈不上什么扬名。

不过很快与伙伴们重逢的喜悦便冲淡了心中的失意,继而他又见少年们衣袍并鞍马上俱都不乏王师标识,便好奇道:“你们难道都已经入军任事?”

“还是边走边聊。”

少年冲出几个来将韦轨架上了一匹马,而后便呼啸着往渭水南岸的一片市邑行去。久别重逢,少年们兴致俱都高昂,打马冲行于途,不免又回忆起过往同出同入的欢快岁月。

长安城东侧的石积城,旧年杜洪窃据长安城的时候曾为其大本营所在,也是原本的长安城周边为数不多尚算完整的小城。长安城收复之后再作兴建,这座兵城倒也并没有因此废弃不用,因为地近渭水,便被改造成一座硕大的仓储城池。

随着关中局势越趋安定,各方商贾往来也都渐渐频繁起来,石积城得此地利,便成了行商坐贾云集所在,繁华之处甚至还要胜于如今的长安新城。也是如今在长安这一片区域中为数不多不执行宵禁的所在,特别到了夜晚的时候,灯火亮如繁星,人háo如织,歌乐喧闹,更成了三幅大地上一颗闪亮明珠。

“韦七归乡,兄弟们自应壮贺。今日既然行入石积市,冯三当为东道!”

石积市因其繁华,也成了京兆一众乡豪子弟们平日最乐往的玩乐所在,一俟靠近这里,繁华喧闹气息便扑面而来,各种货栈、邸舍错落分布,少年们一个个脸上也都流露出兴奋之色,纷纷起哄说道。

“这都是应该有的意思,又哪需各位兄长特意点醒!”

当中一个稍显柔弱的少年大笑说道,同时一指前方笑语道:“我总前几日便将家中芦坡墅使人打扫出来,今日定要尽兴!只是韦七兄久见天中繁华,可不要怪罪兄弟们苛刻怠慢啊!”

韦轨闻言后连忙摆手表示不会,同时也一脸好奇打量着这个繁华的市邑。的确他久见天中繁华,胜出这片市邑良多,但他却还记得,早前他离乡的时候,这片市邑除了原本肃穆中难掩破败的石积兵城外,再向外便是一片滩涂延伸到渭


状态提示:1267 长安市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