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大国文娱>第517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林棋也太狂了!”嘉禾电影公司,邹文怀看报纸,见到邵氏院线压缩传统胶片电影的发行,强迫片商和电影投资人采用数字高清摄像机来制作数字片源,不由幸灾乐祸,“香港电影行业,终究是小成本电影为主,每年500万港元预算以上的电影,不超过20部。大部分的电影导演和剧组的水平,也只能胜任100万预算之下的电影。林棋这么倒行逆施,邵氏电影院线恐怕要完!”

金公主娱乐公司的雷老板,也同样看到了新闻,却是露出了深思:“林棋难道不怕失去香港的片源支持吗?”

香港每年盛产五六百部电影,世界排第三。产量第一,嗯,不是好莱坞,是印度宝莱坞,单纯以电影数量来看,印度自娱自乐的电影产量长期位于世界第一,但是,依然只有印度人自己能接受,大部分电影又唱又跳,跟全世界的观众审美差距太大,所以,即使歌舞剧火爆的时候,印度那些电影也没火。

其次,才是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的电影不仅仅是产量大的问题,而且,每年千万美元以上预算的大片,美国好莱坞电影占90以上。这正是大片的产能,让好莱坞的电影,平均质量远超过全球大部分国家,在全球绝大部分市场,好莱坞电影都出于吊打当地本土电影的场面。

简单说,这个年代的香港电影,跟好莱坞一样的商业电影。但是,好莱坞主要是卡位大片市场,预算几千万美元的大片每年至少能供应几十部,这些电影的平均上座率是有保障的,使得全世界的主流院线发行商,都更愿意考虑给好莱坞电影更多的资源。

而香港的电影更多的低成本商业片,更多是看到一个题材、故事火热,迅速的开始跟风。完全是投观众所好,题材和故事甚至是观众喜欢的演员都可以提供,观众爱看抢占,港片给提供抢占,爱看僵尸就提供一堆的僵尸。但这些片子,纯属的投机性质的。大部分制作并不精良,仅是火了一部之后,更多的跟风题材,趁机跟在后面喝汤,很快就作死了一个又一个题材。

简单说,香港电影看起来每年的产量很多,但五六百部电影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烂俗的跟风,不仅仅题材模仿,而且,制作的也不太用心。真正经得起推敲,水准以上的作品,每年顶多只有50部。

林棋知道,不能单纯的玩这种短线投机的做法。电影毕竟是一种产业,产业的发展,必然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来保证。

也正是因此,林棋才宁可牺牲邵氏院线的短期的利益,也要以此作为筹码,倒闭一些电影创作人,跟创业影视娱乐公司的布局去发展。

好莱坞的电影业,堪称是世界的巨头,起步非常早,最早的将科技运用到了其中,并且都是系列电影。

“新创业系真的蛋疼,为了影视发行,收购邵氏院线旧算了。非要把邵氏院线改组成什么数字化电影院线,非要强迫人用昂贵的数字摄像技术!”

“这个林老板太过分了,邵氏电影院线,迟早要关门。”

“邵六叔,恐怕会后悔把邵氏电影公司卖给林棋这个小子,他这么折腾,估计几年后,邵氏电影就彻底在市场消失了。”

这样的话语,林棋几乎听腻歪了,而小于在最初的几天前也还给林棋透一下耳风,后来也是见怪不怪了,反正林棋都是无动于衷。

一波又一波的抵制,抗议,不理解,林棋也都当做耳旁风。

他知道,行业大部分从业者都是有惰性的,本来日子能过,得过且过就可以了,非要强迫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大的风险,去拥抱新的技术,学习新的东西,很多人恐怕第一反应就是不合作和抵制!

但是,邵氏电影院线在香港有27家电影院,东南亚地区还有24家。多厅战略实施之后,将会拥有1000个电影屏幕。这个经营规模,即使在21世纪,中国电影市场跟北美电影市场旗鼓相当时,也能排在前十名。

后世的电影院数量太多了,所以,某种意义上,影院并不能垄断。

但是现在,华语电影行业,邵氏院线的发行渠道,却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个月几千万的票房?

你们,真的……

所有的人,都不感兴趣吗?

确实,有人会表示,即使饿死,也不接受数字摄像技术,宁可饿死,也要用胶片来拍电影。

但是,总会有一些电影投资商,会视邵氏电影院线的档期资源比较多,所以,乘机跟邵氏合作,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

当然了,现在的新创业系主导的邵氏院线,也不是是个片子就给上映,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如果,审核的电影质量太差,宁可放经典老片,也不放那些烂片!

全面的升级电影院线的理念,追求精品电影。

一个月只放映一部2000万票房的新片,也比放映20部票房100万的垃圾要强的多!

……

“有没有搞错,我这是拍摄抗日,奶奶的小日本,自然是怎么爽就怎么打,要是真的都按照历史来拍摄,那还不乱了套。”《抗日大业》的导演黄风很生气,差点气的把摄影机都给砸了。

“没办法,这是林总给出来的,你们真的要是不能拍出像样点的东西,那我们只好解约了。”与之对接的院线经理也很无奈。

自古都是商人重利轻情义,在他看来,也是看不懂这位老板在想什么,那什么蝴蝶效果,估计带不来什么好的效果,一个不


状态提示:第517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