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大国文娱>第596章 隔岸观火

实际上,索尼想要收购哥伦比亚音乐和影视板块业务,也并不意外。

早在60年代,日本被美国的推动下,逐渐开放日本的国内市场,允许外资企业,尤其是美国的企业,进入日本市场进行合资。当然了,日本为了保护本土资本,不能将市场完全交给美国企业,所以,制定了外资企业不能直接在日本市场设立子公司,而是需要先跟日本当地的本土企业合资企业。其中,规定了本土公司在合资企业中占据股权不低于50。

本质上,中国后来改革开放的合资企业政策,也借鉴了日本这个政策。日本这个政策,本质上,是为了引进技术和资本的同时,避免本土产业完全被外国资本控制。所以,才推出了这种比较封闭的政策。当然了,合资企业运营满三年以上之后,股权转让就渐渐不受到限制,也导致了后来有不少合资企业完全成为外资的全资企业。

就如新创业电子集团在日本成立的分公司,一开始就是合资,之后,满足条件之后,赎回股权,成为接近于全资的子公司。

而造1968年,哥伦比亚公司的音乐部门就看好日本市场,准备进军日本的音乐行业,并且积极的寻找当地大企业进行合作。后来,索尼抓住了机遇,跟哥伦比亚公司一拍即合,成立了唱片股份公司,这个合资公司,利用了哥伦比亚的资源、品牌和渠道,但是,基本上完全是由索尼方面的团队掌控。也正是通过这个合资企业,索尼开始了在文化娱乐市场的征程。

最先成功的是音乐板块,索尼的硬件部门,生产风靡世界的随身听,配合唱片股份公司的业务迅速做大,从1968年的7亿日元的收入,发展到1988年达到了惊人的1000亿日元的收入。

这除了是因为哥伦比亚公司的影响力之外,日本唱片市场的快速成长,也有巨大的关系。

而在日本和娱乐市场,随着经济崛起,而不断的刷新纪录的同时。80年代开始,美国好莱坞传统的巨头里面,美高梅、哥伦比亚等等多家公司,都因为过高的经营成本和负债,造成了经营困难。

毕竟,这个年代美国的贷款年利率是超过15的,大部分负债率高的企业,如果生意的利润不是那么高,那么,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抛售旗下资产,来降低负债率,避免财务上出现赤字。

而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这个年代,能够大手大脚的买买。因为,全球主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是进入了罕见的高利率时代,大部分企业从银行正常的借款的年利率都超过15,债券市场上,企业债券年回报率高于20甚至30的多不胜数。基本上,大部分企业,根本就无心扩大生产,只想要不断的降低负债比例,因为负债成本太贵了。

而日本企业则是因为,这个年代的日本银行界给本土企业的贷款利率,甚至低于7,远远低于这个时代平均的贷款利率水平。

靠着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低的负债成本的优势,日本才开启了空前的海外并购。

由于,目前美国多家影视娱乐巨头,在甩卖旗下的影视、音乐资产。索尼,也是同时跟多家好莱坞公司谈判。

原本,索尼公司打算并购美高梅电影公司,但美高梅要价太高,这才转向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而现在基本上郎有情妾有意,就差价格方面,有一点点分歧。

而为了制造谈判优势,哥伦比亚暗自向舆论界透露,索尼要兼并哥伦比亚的音乐、影视业务的消息。

一时间一片哗然,美国影迷疯了,民众也疯了,难以接受!

“怎么又是日本,曾经被我们用原子弹打败的国家,开始用金钱来控制美国了吗!”

“日本货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我们失去了的大量的就业岗位,我讨厌日本的汽车、电器和其他产品,它们在摧毁美国。”

“坚决反对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这是我们的精神象征,就连片头都是使用的自由女神像,索尼公司懂自由女神的含义吗,这个法西斯国家,他们并不懂!”

“这是我们的文化,他们休想从我们手中夺走,哥伦比亚公司也太没有骨气了!”

索尼的代表还没有到的时候,美国上下骂声一片,原因很简单,美国各主要工业纷纷败在日本公司手上,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汽车也逐渐堕落,纷纷开起了日本人的汽车,高傲的美国人难以接受,这是耻辱,曾经的日本需要他们的帮助,现在反过来成为了他们的产品倾销地。在美国人的心中,哥伦比亚可是美国影视文化的象征,连注册商标都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

不过日本想说的是,你们美国人要是勤劳一点,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

即便产品再好,一年生产一个,给谁用?谁来用?

但是美国人不愿意接受,一时间全民情绪暴躁。

简单说,美国人实际上,在70年代就随着传统制造业逐渐衰落,就业的减少,不断的开始排外。或者说,排斥工作更努力的亚洲国家,亚洲国家普遍存在吃苦赖劳,愿意接受比美国更低的工资,更好的完成一些中低端的工作。工资更少,效率反而更高,全球化的浪潮下,资本自然是朝着人工成本低、资本回报率更高的地区流动。

美国的底层人,才没有智商去考虑资本的流动造成的就业岗位减少,只会盲目的抗议生产成本更低,在全球市场更具备竞争力的其他国家商品。

“林总,索尼想要收割哥伦比亚公司


状态提示:第596章 隔岸观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