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明末求生记>第321章 大批难民

“马二,你有什么消息?”小英娘抢在宋献策前问道,眼中又燃起了渴盼的光芒。

“呃,宋婶儿。”马二一见小英娘,知道她的心思,但他带来的消息确实与志文他们无关,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我已经让人去张家口了,志文他们若有消息,会很快传回来的。您这是要吃饭?快去快去,菜凉了须不好吃。”

小英娘闻言,复又变得无精打采,叹了口气,径自进灶房去了。

孙可旺正要跟上,马二说道,“可旺,你留下听一听罢。”

“怎么?有战事?”孙可旺兴奋了。

宋献策听马二如此说,也是打起了精神看着他。

“不好说,据咱们的探马回报,有大批难民离开晋西北上,我觉得,这件事有些古怪。”马二把他得知的消息说了。

“难民离开晋西,这有什么古怪的。”孙可旺不以为然。

宋献策却是有些警惕,“有多少人?”

“具体数目目前还不好估量,不过据说应该不会少于十万人。”马二回答。

“人不少哦。”孙可旺说道,“不过这是好事啊,之前织毛衣的时候不是人手不够么,趁着现在大伙儿都不忙,正好多招些人,等小志带着羊毛回来,咱们好开工。”

这口气,对志文能带回羊毛那是异常笃定,没有丝毫怀疑。

“马二哥说得有理,这事儿是有些古怪,”宋献策摸着自己的下巴说道,“人太多了,不正常。”

“啥意思?”孙可旺不明所以。

“难民们逃难,是为了找活路,从晋西外逃,最好的目的地是京师,对吧?”宋献策问道。

“没错。”孙可旺一双牛眼瞪得溜圆,还是没明白。

“既然要去京师,那最好的路线是东进,只要越过太行山,京师近在眼前,没道理近路不走,走远路。”宋献策解释道。

“照你这么说,那涿鹿集旁的官道上就应该一个难民都没有,可我看人也不少啊。”孙可旺不服气。

宋献策无奈,跟这厮讲道理真有些难,“再好走的路,不可能所有人都去走它,再难走的路,也不会一个人都没有,我的意思是,这一拨北上的难民太多了,数量上甚至可能超过了东进的难民,这不合理。”

孙可旺总算听懂了,不过他仍不罢休,想了想又接着说道,“那说不定是这些人听到我们招人,特意赶过来的。”

“这话倒也没错,”宋献策不以为忤,“只是咱们这段时间并没有到处宣扬,突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我这心里还是有些七上八下的,要知道咱们大肆招人的时候,来的人也没这么多。”

“宋先生说得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专程来报,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马二说道。

“这些人到哪儿了?”宋献策沉吟了下,问道。

马二答道,“我接到的消息是刚出晋西,应该是两天前的事儿,以这些人的脚程,到保安州怎么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

“你派些人,想办法混进去,看看这帮人到底有没有什么猫腻。”宋献策立即吩咐道。

“没问题,那我还是安排黄四和十一带着人去探查,这几人各地口音都会一些,几句话就能跟人打得火热,这种事儿,对他们正合适。”

宋献策和孙可旺听到马二的安排,都是会心一笑,涿鹿山就是黄四和十一一伙人找到的,当得上大功一件,凭借着这个功劳,现在这几人在山里名气都不小。

“让他们行事小心些,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为上。”宋献策叮嘱道。

“放心,宋先生,”马二笑道,“这几人,个个奸猾似鬼,以前就没几个人拿得住他们,现又跟着战队练了一段时日,身上功夫见长,一般人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趁着清闲,马二带着他的手下,分批跟着战队训练,他知道今后面临的危险只会越来越多,要想在涿鹿山靠着这个立足,自己和手下就得不断提升,保命杀敌即是最重要的一环。

“他们需要什么兵刃?咱们优先提供。”宋献策问道。

马二想了想,“我们自己都有随身小刀,不过,最好再配几把腰刀,要是弓箭能挤出两副就更好了。”

他们可不仅仅只跟着战队学枪术,还跟着老言和老三两人学了刀法和箭术,毕竟作为探子,扛着长枪太显眼了些。

宋献策点点头,“可旺,你跟定国说一下这件事儿,小捷{宋才捷}那里我也会打个招呼。”

志文走前,库房就被宋才捷自告奋勇地掌管了,领用武器,需要他、李定国和宋献策三方首肯方可。

武器有限,虽然周承允走前找关系买了些兵刃,但仍然不够,只有防守关隘、看守俘虏、巡视山寨的人才能装备长枪,训练还是用志文留下的白蜡杆,弓箭更少,只够让头目们学箭,军刀有些,但整个涿鹿山的作战风格都是以长枪为主,用刀的人不多,库房里剩的不少。

见孙可旺应下,宋献策又接着说道,“还有,马二哥,周承允公子走前,不是给了你他们蒲解商会各地的联络方法么,正好用上一用,他们对晋西熟悉,可以问问他们晋西的具体情况,看看这帮难民,到底有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是,宋先生。”马二应下。

“对了,马二哥。”宋献策忽地又想起什么,“既然都要找蒲解商会,那就再问问他们,张家口有没有志哥他们的消息。”

说罢,把嘴朝灶房努了努,“你也看到了,


状态提示:第321章 大批难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