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风雷幽明水云闲>第三百三十二章 族学开课

二十一日,姚先生来到了京城,他还带着两个孙子,一个是六岁的姚瑞丰,一个是八岁的姚瑞年,都是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杜玉清喜欢的不得了。瑞丰瘦弱些,有些害羞,总是躲在祖父背后,一会儿一会儿伸出头来偷眼看人;瑞年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副乡下小子健康的黑红面色,已经完全没有了世代书香门第的儒雅之气,张开闭口的土腔土调,杜玉清要连蒙带猜才能明白他的意思。

杜玉清十分感动,非常时期先生不仅自己前来相助,还把两个孙子也带了来,这就是表示他会同舟共济,把自家的命运和杜家三房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考场。逢此大难杜玉清见识了太多的人情淡漠,但也获得了许多的温暖,只有深入设身处地才能体会其中的冷暖。

杜玉清亲手斟茶端到先生面前,姚先生看着自己两个孙子和阿志在院子里玩耍,他们的羞涩怯弱和阿志的沉稳大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叹了一口气,第三代,才第三代,自己的后代就已经变成了没有见识的卑怯的农民了。当初回乡时构想很好的耕读传家图景,早就被生活的困苦给埋葬了,可怜这两个孙子连个县城都没有去过,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助家里维持生计了,阿年已经可以和大人们一起下地干些农活了,小的阿丰在家也能帮着摘个豆角拔草喂养个兔子什么的,他们很懂事,闲暇时没有像村子里其他孩子似的成天追鸡斗狗的,还能读也朴实天真,但他担心一直这样下去他们就会坐井观天,变得越来越狭隘封闭,再也走不出那个村子了。阿杏说的对,自己有自己的抱负,他可以为了理想选择退隐还家,但他不能剥夺孩子们受教育、选择自己未来道路的机会,儿子们已然是这样了,他不能再耽误孙子们了。所以,他把他们带了出来。他固然是在帮杜玉清,也未尝没有让杜玉清帮这两个孩子的意思。

“阿杏!”

“在,先生。”

“我把这两个孩子交给你了。”

“您放心,我会像待阿志一样地待他们的。”

姚先生颔,便不再对此说些什么,他相信杜玉清的言出必行。他们后来就如何拯救杜渊之进行了讨论,杜玉清把现在所有了解到的情况事无巨细都汇报给了先生,姚先生沉吟了片刻,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后面的事情容我也想想。”

杜玉清陪着先生他们一起去见了祖父。杜凌非常高兴,祖母也特别喜欢这两个朴实憨厚的孩子,给了他们一人一套的文房四宝,还有一匣子的点心,哄得两个孩子都甜甜地叫她奶奶,把祖母逗得十分开心,乐得合不拢嘴。杜凌留了姚先生用饭,还让自己的大儿子来作陪,杜凌本来就敬重读书人,对姚先生这样有骨气的读书人更是充满尊敬,于是在宴席上频频向姚先生表达了谢意,还顺便请教了几个问题,姚先生恍若没有觉察他的试探,一一从容地回答了,让杜凌不禁暗自点头,姚先生的学问自不必说了,单就是这种不卑不亢的雍容气度已经让他十分满意了。

姚先生的住宿安排在学堂旁边,两个孙儿就和阿志住在同一个院里,一是方便照顾,同时也方便他们一起学习和玩耍,杜玉清还安排了一个机灵的小厮常福来照顾他们,常福是常胜的侄儿,常胜自己的儿子没有在杜府当差,如今在一个木匠铺里做学徒。常胜因为常年不在家,对自己家里照顾不周,夫人因此多有怨言就不愿意让他进杜府做事,想把儿子留在身边,常胜本来就多有内疚,自然听从了夫人的安排,如今看到宁夏的沉稳,春生的伶俐,连秋实都能独立成事了,自己儿子却还在给自己师傅师娘干杂活,整个人也是畏畏缩缩的,心里后悔不迭,因此,兄弟一说要让他给侄儿找个差使做,他就让常福进府当了小厮,这里不仅能学习做事,还能读书识字。他相信只要常福做得好,将来起码可以当个管事,这比外边什么大掌柜也许都强了。

杜玉清本来还想再安排一个小厮,但现实际没有必要。孩子多了反而好管理,两个孩子,瑞丰、瑞年都十分崇拜阿志这个大哥哥,唯他马是瞻,阿志在前面带好头,两个弟弟就会仿效,反过来这对阿志来说也大有裨益,他不仅有了伙伴,在生活上习性上也有了改进,他看两个弟弟的自理能力都比他强,让他也自觉地料理起自己的事情来。

杜家族学在二十三日正式开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两个班,因为水平的良莠不齐,大学和小学的学生并不固定,比如姚先生在大学讲《四书》时,阿志就可以去听《论语》,他在杭州已经学习了前十章,而范斯远在教《三字经》时,杜家好几个大孩子也兴致勃勃地去小班听讲,因为《三字经》虽然是给儿童诵读的儿歌,它实际是也是中国文化大纲,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三大部分。有的人尽管会背《三字经》,对它的内容却不是很明白。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他少小时即聪慧过人,九岁通晓五经,十八岁中进士,最高官至吏部尚书,他还是文天祥中状元时的主考恩师。在南宋灭亡以后王应麟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三字经》就是他写给孩子们的启蒙读物,世人称它为“袖里通鉴纲目。”如果对它的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就比较容易构建起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框架,因此有人说:“若能字字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但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二章 族学开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