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抗日之烽火战神>第二百四十六章 北平(五)

一北平,简称平,是河北省北平市使用的名称。“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北平又一次成为北平的名称。后于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七七事变之后,北平陷入敌手,日伪政府又将其改为河北省北平市。

孙玉民一行人经过三天两宿的火车颠簸,终于到达了此次出行的目的地:北平。

武汉的时候,周善军擒获的两个盯梢被证实是军统的人,在敌占区里生存本就不易,孙玉民没有难为他们,询问了几句后,便放过了这两人。

虽然只是个小插曲,但是孙玉民总觉得有些蹊跷,因为自这两个军统特务之后,他陆续地发现了另外的一些跟梢,不用说都是军统的人。甚至在北上的火车上,他都隐约发现了那些人的踪迹。

孙玉民没往深里想,因为他没死的消息对于军统来说,肯定已经不是个秘密,而他现在对于军统来说,已经没什么价值,至于跟着自己的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

相对于武汉处于汪伪政府的统治下不同,北平现在却是处于伪满洲政府的管辖下。武汉沦陷不久,现在还在实行宵禁制度,而北平早在三七年就已沦落,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形成常态化,虽然仍是有不少鬼子驻军祸害百姓,胡作非为,但是总体来说,反抗少很多,管理也相对松散一些。

出站时,孙玉民一行人发现居然有人举着一块大纸牌在迎接他们。之所以能确定是来迎接他们的,是因为纸牌上面写着六个大字:接霍山孙东家。

这大大出乎众人的意料,更让孙玉民感觉到惊奇,带着众人过去询问。

“我们是奉阮老板的差遣,前来迎接各位贵宾的。”

接站的有两个人,都是一副苦力的打扮,说话的那个头戴着毡帽,另外一个稍年轻的垂手站在一边,并不说话,只是盯着众人手上的行礼,看样子是想帮大家伙拿东西。

“阮老板?我们不认识什么阮老板呀?”孙玉民对于这二人的身份不敢确认,自然不愿意跟着他们走。

“您是不认识我们阮老板,但是您肯定认识四庄的高当家,我们阮老板和高当家的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接到高当家的电报后,我们老板这些天天天派人在出站口守着,等着您过来。”

这些话小丫头他们听不懂,但是孙玉民却是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两个来接站的是地下党的人,是高敬亭把自己要来北平复仇的事,汇报了上去,然后才有了眼前的这一幕,至于他们口中说的阮老板,估摸着是他们的头。

“对对对,我是向高当家的询问过北平有没有什么亲朋好友的,没想到他居然放身上了。”

在众人的惊讶中,孙玉民附和着这两个来历不明的人。

“高当家和我们阮老板是好朋友,您是高当家的好朋友,也就自然是我们阮老板的好朋友。”戴毡帽苦力一般的接站人说道:“烦请孙东家和各位贵宾跟我来。”

这句话一完,他身边那个一直没吭声的年轻苦力,就要去接孙玉民手上的皮箱,可是给周善军给抢先拿了过去,还笑嘻嘻地说道:“我们自己拿就好。”

出了火车站,孙玉民和两个女人坐上了黄包车,其他人和那两个接站的人跟在车边,朝着他们口中说的那个阮老板家宅子走去。

一行人车,穿街越巷,至少走了半个钟才来到了一处弄堂里面。

“孙东家,我们到了。”戴毡帽的那个人手指着弄堂里一处不大的四合院说道。

孙玉民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他一路上都在细心观察,不光时刻警惕着带路的这两个人,还在观察着周边甚至是身后的情况。其实不用他们说,孙玉民都已经知道离目的地很近了。从进入到这条街附近,他就已经发现,不时有人在打着不同的暗号,而且他几乎能确定这些暗号的意思,都是在告诉着带路的这个戴毡帽的人,身后安全没有尾巴。在进入到巷子时,孙玉民同样发现了,巷子口的那间小酒馆同样是个警戒点,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点,不仅有看似在喝酒的人在冲戴毡帽的人点头,貌似酒馆掌柜打扮的人也在有意无意地往他们瞄。

戴毡帽的人推开了院门,领着孙玉民他们进了正对院门的那一间房子。

这是栋一进三间的房子,进门是个客厅,摆着一套竹椅子和茶几,角落里还摆着一张饭桌和几条板凳。整个客厅布置得很朴素,完全不像是什么老板之类的人所居住,却更像是孙玉民所理解的gcd人的作风。

戴毡帽的人招呼着众人先坐,竹椅坐不下,他把饭桌边上的几条板凳都搬到了茶几边上。

“这位兄弟,你们阮老板人呢?”

傻熊对孙玉民心甘情愿地跟着陌生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是不满,一路上不知道偷偷地说了多少句风凉话,现在看到这样简陋的一间屋子,更加的生气,直接开口发问。

“我们老板很快就来,请几位稍稍休息一下。”

戴毡帽的人听得出傻熊的不满,可他仍是笑容满面,有礼有节。

“这位兄弟,还没请教尊姓大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六章 北平(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