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抗战之还我河山>第1481章 皆伤

年轻的中国空军上尉,和他的204号战机一起,将自己的名字璀璨于中华历史的天空。

此战过后,悲痛的人们将这位出生于川省雅安芦山的空军英雄和他此战牺牲的战友们一起安葬在他体能训练时最常登高望远的栖霞山顶上。

他们在那里,可以最接近他们曾经嗷啸的蓝天;他们在那里,可以远眺他们用生命保卫过的城市和同胞;他们在那里,可以第一个听到关于胜利的消息。

伟大的中国空军英雄,无论经历过多少风雨,永垂不朽!

他们的名字,永远璀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这场空战,虽然无比惨烈,但并不长,短短的十分钟,就结束了。

中国空军以无与伦比的决心和牺牲精神,在乐以琴击落日机王牌之后,彻底摧毁了日本海航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随着日机一架接一架的退出战场,整个日机编队彻底退却了。残存的日机在夕阳的余晖中,狼狈而逃,甚至没有再编队一起的航向。

他们就像遭遇了雄鹰的麻雀,向着四面八方遁逃。

要知道,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最少也还有超过3个半中队的战机,相对于天空中已经冒起浓烟还在空中坚强盘旋着数量并不算多的中方战机还牢牢占据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一直到看不到日机的影子,周大鹏才率领着天空中最后的二十架中方战机向邻近的两个简易机场飞去。可就这平时看来不过几分钟就可以抵达的区区不到20公里的航程,竟然差点儿成为覆灭中国空军最后力量的死亡之路。

不是因为有敌人,而是,很多战机的发动机在拼死一击之后出现故障,超过4架魔改“雷电”的发动机爆缸在空中停车,飞行员在努力迫降无果之后最终只能被迫于800米的高空中跳伞,4架战机飞速撞向地面炸起4团可怕的火球;还有3架发动机冒起了浓烟但尚有动力,最终在南京郊外被地面上的民众齐心协力最短时间内清扫一空的公路上迫降成功。

唯一幸运的是,最后回归的路上,虽然有飞机损失,但四名跳伞的飞行员和迫降成功的3名飞行员都成功的活了下来。此战中为数不多被迫跳伞的飞行员也有4人成功归队。

如果日军知道,他们假如再坚持两分钟,甚至是一分钟,那些和他们完全呈现拼命态势的中国战机自己都会因为机体故障而崩溃,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率先退出战场。或许,他们依旧会选择离开。

因为,每一架中国战机,在那一刻就像是暴怒的公牛,根本不管不顾自己会不会中弹,他们毫无顾惜的摧残着自己心爱座机的发动机,怒吼着爆发出最大力量,向着对手冲锋射击。恐怕在他们自己解体之前,会拉上更多的敌人一起坠落长空。

日本海航不是没有战斗的决心,但却没有他们决死的勇气,所以,唯有退却。

而最终能跟随周大鹏返回机场的,竟然只有10架魔改“雷电”和2架霍克iii,加上先前宜兴之战因为飞机受损提前返回的5架战机,还有迫降宜兴战场的1架,迫降南京郊外的2架,最后再算上成功拖住10架日军轰炸机而负伤并成功离开的那架教练机,中国空军一战之后,仅存22架。

可他们的战绩,无比辉煌,他们以不超过55架的战机,抵挡住了超过12个日军飞行中队庞大无匹的两个机群,并击伤击落超过来袭数量一半的日寇战机,俘虏超过16名日军飞行员,包括不可一世的拥有五颗金星的王牌飞行员一人。

跳伞的日军飞行员数量其实远超过16人,只不过他们有的比较倒霉,有掉到池塘河流中活活淹死的,那基本上还算运气好,除了多喝点儿水没别的。最倒霉的是有正好落入仰首望天看完整个空战被中国空军壮烈感动的中国村庄附近的。在被己方空军英雄激发出对侵略者浓浓恨意的中国民众高举的棒子面前,日军飞行员佩戴的那柄南部十四小手枪显得实在太过娇小了些。

至少有10人,是被民众用柴火棒子给生生乱棍打死,而且没有抬着尸体去领赏,而是丢弃在乱坟岗,哪里是乌鸦和野狗经常光顾的地方。

日本海军大将长谷川清毕攻于一役的计划不能说彻底破产,毕竟他这个恶毒的作战计划也的确给了中国空军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收到最后战况的日本海军大将却是亲手将自己心爱的茶具砸了个精光,甚至连舔着脸大拍其马屁的舰队参谋长的脑袋都被他用茶盅砸了老大个包。

耗尽所有战斗力的中国空军连最后的20公里返航之路都差点儿成了死亡之路,尚有300公里返航的日军机群又哪里会轻松?已经扑面而来的夜色对于他们同样是巨大的考验。除了在宜兴之战提前返航的机群能在夕阳的余晖彻底消失之前抵达母舰并顺利降落,后面返回的3个半中队根本没撑到那个时候就不得不选择夜航。

如果不是他们瞧不起的“土鳖”陆军已经占领了足够多的陆地甚至还在淞沪前沿拥有了两个简易机场,这批返航的日机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坠入大海,他们剩余的油料可不足以让他们抵达日本海军位于大海上的岛屿基地。

饶是日本海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饶是暴怒中的海军大将拉下面子苦求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给予帮助,不仅地面上给予无线电台导航,机场也不顾暴露的危险点亮了所有的灯光,但夜航经验不足的日本海航机群依旧有超过六架坠毁于机场上空或者在自己的跑道上撞了个稀巴


状态提示:第1481章 皆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