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盛世风波>第九十五章 连攻连克乾真夺要塞 屡战屡败仙芝守潼关(一)

铁骑飞奔过灵昌,云旗飘荡陷卞梁。

降兵拥至凯歌奏,陡闻噩耗悲欲狂。

安禄山进入房间之后,向跟随进来的人挥了一下手,低沉的说道:“你们都出去,我一个人静一静。”关上房门,回想这二十多天的过程,反叛之后一路顺利,比他预想的结果都要好。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冲过了黄河,占领了陈留,得到一万多降兵,可说是旗开得胜。然而张介然告知他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被杀,当时他差点没有昏过去,悲痛欲绝感到万分痛苦。他虽然有几个儿子,但最看重的就是安庆宗,对他寄托很大的希望。

虽然反叛唐朝,安禄山并没有打出反唐玄宗的旗号,是希望能有讲和的余地。唐玄宗杀了安庆宗,讲和已经不可能,现在只有一条路了,反叛到底,能推翻唐朝吗?他心里没有底。虽然趁其不备,取得了开始的胜利,但唐朝毕竟强大,如果缓过劲来,他如何抵挡得住。心情十分不好,简直坏到了极点,一个人静静的呆在房间里不见任何人。

严庄、高尚等人在房间外面急得团团转,他们渴望尽快挥师西进,迅速击垮封常清的军队。田承嗣、崔乾佑、啊史那承庆、田乾真等将领,都在等待进军的命令,封常清是河南守军的主力,能否一举击败,他们都不清楚,但兵贵神速他们是知道的。时间一刻一刻的流失,众将领都站在门外,就是没有人推门。

他们都知道安禄山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虽然内心着急,但也没人敢去敲门。严庄对啊史那承庆说道:“啊史那将军,你和主公的关系最好,应该劝说他以大局为重。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田乾真用真气将门推开,安禄山一惊,从沉思中醒来,没有看到任何人,痴痴的说道:“是庆宗来了吗?”突然他的耳边响起非常清晰的声音:“父帅不要以我为念,大事要紧,十万将士,正在等你的号令。上天的使者已经来接我了,保重。”“庆宗。”安禄山失声大叫,啊史那承庆、严庄等人都跑了进来,齐声说道:“主公节哀,人死不能复生,还有庆绪庆和在你身边。”

田乾真说道:“庆宗兄就是为了主公的大事,甘心情愿牺牲的,他要用他的生命来为主公赢得时间,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现在已经有了起色。主公不能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啊。”安禄山耳边的话,就是他用传音入密的手段制造的。当然知道安禄山为什么会那样失声大叫。

“庆宗他走了,去天堂里了。”安禄山已经语无伦次。严庄说道:“是,是,庆宗去了天堂,主公还有大事要办啊,全体将士等着你的命令呢?”

众将军都拥进了安禄山的房间,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安禄山清醒了,他对众人挥挥手说道:“大家都来坐吧,我失态了,也让你们担心了。”

众将军都按照安禄升帐的次序,坐成两行。等待他的命令。安禄山端正身体,立刻显出主帅的威严。大声说道:“高尚听令,令你组织人手,清理国库,钱粮物资统统登记成册,封存保管。高尚上前说道:“尊主公之命,高尚全力以赴,清理好钱粮物资,以备将来之需。”

“安忠志听令,命你留在陈留,与河南节度使李庭望一起留五千兵马防守陈留城,防御东面敌人进攻。”安忠志和李庭望领命退出,这道命令说明安禄山对李庭望和郭纳并不放心,让安忠志监督他们。

他扫了一眼全体将军,挑选进攻的先锋人选。目光落在田乾真的身上停下来说道:“田乾真听令,陈留降兵编入你的军团,命令你为先锋官,带领本部人马,迅速向洛阳推进。扫除途中障碍,攻击虎牢关的封常清,该军是杨国忠在河南的主力,要速战速决。虎牢关工事年久失修,为了不让他们有时间抢修。命令你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出其不意,消灭了这支军队,就可直逼洛阳城池。”田乾真上前领命,躬身说道:“末将全力以赴,马不停蹄,直冲封常清的帅帐。”

“田承嗣听令,命令你带领本部人马,跟随在田乾真的身后,做为接应。其他众将带领主力跟随本王,作为中军,向洛阳推进。”军令如山,各个将领分头组织军队,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田乾真立即命令林士勇为突击先锋,带领一千骑兵,作为尖刀兵向前突击。林士勇是田乾真的铁杆部将,对田乾真佩服得五体投地。立即带领军士出发,向虎牢关全速推进。

田乾真找到李庭望,商量军队交接之事。李庭望做了河南节度使,内心高兴。然而安禄山要他将军队交给田乾真,他不愿意。田乾真说道:“你的这些兵都是跟随你的,我本不该带走,但军令如山。你要是舍不得,便向元帅请示,只要元帅不追究我的责任,就让这些兵跟着你好了。”

李庭望叹息一声说道:“这些兵跟随我有些时日了,虽然有情感,但军令难违啊,希望田将军爱惜他们。”交接好军队,田乾真让韩德霖管理这部分军队,放在后面,边休整边跟进。他则带领骑兵跟在林士勇的身后,奔向虎牢关。

封常清坐在帅帐之内,计算作战时间,早有探子报告,叛军一路势不可当,早已过了黄河,直逼陈留。他对段秀实、毕思琛说道:“叛军已经攻城二天,明天就是第三天了,连续三天的攻城,叛军已经疲惫,那时我们前去夹击,抄他们的后路,叛军不战自乱,必然崩溃。”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连攻连克乾真夺要塞 屡战屡败仙芝守潼关(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