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孙飞回答爽快,崔光远说道:“你立即带几个人,携带我的亲笔信,前往洛阳晋见安禄山,就说我崔光远愿意投降大燕,已经在长安准备迎接大燕皇帝了。”
孙飞迟钝了一下说道:“留守大人还是派别人去吧,这种当叛徒的事,我做不来。那是要遭世人唾骂的,我不愿让别人指着我的鼻子骂娘,这差事我不干了。”转身要走。
崔光远说道:“大侠留步,我知道这是很不光彩的事。我愿意投降吗?也不愿意。但是我们不投降,叛军就要打进来,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能阻挡铁骑吗?为了保护城中的百姓不受太大的伤害,我们只有背负骂名,投降安禄山。大侠是为百姓折腰的,为了百姓损点虚名又算得什么呢?”
孙飞说道:“留守大人既然这样说,这样做虽然不是我孙飞的心愿。但是为了百姓的安危,我就为一次难,走一趟洛阳。”崔光远说道:“你到洛阳,见到安禄山时,要行跪拜之礼,口称雄武皇帝。我现在就教你晋见之礼,你一定要好好练习,不能让他看出我们没有诚意。”
孙飞走后,崔光远对苏震说道:“叛军的先头军队马上就要到达长安了,我现在任命你为京兆少尹,代替我去燕军营中交涉,让他们等到安禄山的圣旨到了之后,再有秩序的进城。”苏震说道:“临危受命,愿为差遣。”欣然接受,立即出城,代表崔光远去了燕军先头部队孙孝哲的军营,洽谈入城事宜。
安禄山在皇宫中接见孙飞,孙飞跪在地上说道:“京兆尹使者孙飞,参见大燕雄武皇帝,皇上万岁、万万岁。”手上高举崔光远的降书。李猪儿上前,拿过去递给安禄山。
安禄山视力下降很快,虽然有些模糊,但这几天精神爽快,视力似乎又好了许多。吃力的看完信后,兴奋的说道:“在天宝二年的唐朝科考事件中,朕在长安和崔光远有过一次接触,他为人正直,很有正义感。在朕的心目中的形象不错。这次又差使者送信来,愿意投到朕的摩下,朕非常高兴。高尚马上拟旨,任命崔光远仍旧担任燕朝的京兆尹,管理西京的事务,等待燕朝大军来按管。”
孙飞带回了安禄山的圣旨,交给崔光远。他摇身一变,一下子又成了大燕国重臣。虽然他背负了叛徒的名声,但阻止了燕军攻城,拯救了京城中几十万的平民百姓,保护了京城的许多豪华建筑。对社稷,对老百姓都做了一件有益的大事。
卢其儒得知安禄山攻克了潼关,歼灭了唐朝的主力,高兴得不得了,带着高阳和卢学武回到洛阳,向安禄山汇报了在宫廷中的活动情况。着实吹了一番,好象哥舒翰出潼关是他鼓动成的一样。
安禄山虽然不信,但潼关破了,他十分高兴,对卢其儒说道:“怀化将军卧底唐朝宫廷之中,很不容易,这个机会不易得到。为燕朝立下大功。朕再给你们三人都晋升两级。任命卢其儒为正二品的护国大将军,高阳和卢学文为四品宣威将军,再回到唐朝的内宫做护卫。你们的任务是扇动杨国忠除掉太子李亨,取代李隆基在成都自立为王。完成了这个任务,你们就为燕朝立了大功。统一中原之后,你们就是开国元勋,朕封卢将军为王,他们两人为国公。”
卢其儒大喜,他已经取得了杨国忠的信任,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凭他的能力,将他的野心蛊惑出来没有问题。当即说道:“臣尊旨,皇上将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臣来办,是对臣的信任,臣将全力以赴,完成任务。愿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出了皇宫,带领高阳和卢学武向西赶路,追赶唐朝君臣。
唐玄宗在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皇太子以及诸王数百人的拥护之下出了延平门。准备向西撤退,走出城门旁边,他停了下来,手摸着城墙,恋恋不舍的说道:“朝中的许多官员,还有皇亲国戚都没有来,就在这里等一等后面的人员吧。”来回踱步,清点身边的朝中的官员。等人只是借口,其实是想看一看这住了七十二年的都城。他内心知道,此去蜀地祸福难料,前程十分渺茫,有生之年不一定还能再回来,把这当成了最后的诀别。他在城门边上来回走动,眼泪都流出来了,真的伤心了,恋恋不舍。
许多朝廷的要员都没有来,最令人不解的是附马张垍没有出现在撤退的行列里。他向宁亲公主招招手,对她说道:“怎么不见驸马啊?他去了那里?这样急的事,他还到处乱跑。”
宁亲公主说道:“启禀父皇,驸马早起之后,对我说,哥哥找他有事,让我先走,他随后就到。也不知是何原因,到现在还没有来?”
唐玄宗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是对宁亲公主说,还是自言自语:“朕很想重用他,但一直没有这样做,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但这时候兄弟俩还要揍到一起去,有什么事情要做啊,还能顾得上其他事吗?逃命要紧啊。”宁亲公主说道:“他们想抗击叛军。”“想法是好的,两个文弱书生,又没有兵,如何抗击叛军啊?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跟朕一起到蜀地去,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这样逞匹夫之勇,不要枉送了性命。”唐玄宗不由得担起心来。
李亨也在找人,他一直在等张均,寻找了个遍,也没有现他。听了宁亲公主的话,他知道张均对他这个太子非常失望,对唐朝也不抱幻想了。杨国忠不除,大唐将会葬送。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