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大明军工帝国>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闻风声狼狈逃窜

围攻中都凤阳的十余万贼寇又被全歼了,这个消息传回京城自然是举城欢庆,崇正朝以来大明经济迅猛发展,受益最大的就是京城这块的百姓了,他们自然希望皇上早日剿灭贼寇,辽东和东南沿海包括江南甚至是西南的百姓也收益不少,他们同样欢欣鼓舞,唯独大明中西部地区一片愁云惨淡。x23u更新最快

倒不是说朱慈炅没有顾及中西部地区的百姓,能迁走的他都迁走了,剩下的不是宗室领地的平民就是宗室和地方豪强控制的农奴,这些人不是义军的家属便是义军的簇拥,现在义军大败,他们能高兴才怪。

当然,李自成和张献忠比他们心情更差,高迎祥部被全歼那还能归结于运气不好,谁叫他们走子午谷呢,那地方本来就是山谷,两头一堵就没地方跑了,这罗汝才部也被全歼那就跟运气没关系了,罗汝才可没往狭窄的山谷跑,朝廷肯定有他们想不到的手段,让罗汝才无处可逃!

所以,李自成和张献忠收到消息之后都惊惧异常,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走为上计,狼狈逃向各自认为安全的地方逃去。

李自成认为最安全的地方自然是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山区了,上次他们就是在那里躲过了卢阎王的围剿,现在那里还留有很多山寨呢,只要把金银财宝和粮食拉过去就行了,可谓拎包入住,方便快捷。

这会儿李自成正在荥阳附近安营扎寨,准备招兵买马大干一场了,得到消息后他立马拔营启程,往怀庆府方向逃去。

但是,他还没到怀庆府,前面便传来消息,卢阎王率十五万大军从泽州方向直扑济源,正好堵在他正前方,如果继续前进,很快就会撞上卢阎王。

要说义军最怕谁,那当属卢阎王了,那货可是个屠户,杀起人来比杀猪还快,直接往他怀里撞,开什么玩笑!

李自成吓的立刻改变了方向,往潼关逃去,他准备逃回陕西再说,那里虽然有秦军,但人家一直守着西安,只要不去招惹他们,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跑出来杀人。

秦军真如李自成想的这么‘温和’吗?当然不是,要不是孙传庭怀揣密旨,被限制住了手脚,他恐怕早就率军到河南来剿贼了,不过,这会儿他又收到了新的密旨,让他守住潼关一线,不让反贼逃入陕西境内。所以,李自成还未到潼关,前面又传来消息,秦军正在那里守着呢!

”饿贼尼玛,这帮瓜批咋跑这哒来咧!“李自成忍不住用方言骂了一句,然后,掉头就跑。开什么玩笑,秦军发起狂来比卢阎王还可怕,撞他们怀里还不如撞卢阎王怀里呢。当然,怀庆他也不敢去了,只要有选择,卢阎王那还是不去为妙,他直接往南边跑去,准备和张献忠汇合了再说。

张献忠可比李自成还会逃命,他早就猜到官兵会堵住逃往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山区的通道了,开玩笑,人家又不是傻子,能让你两次逃到同一个地方去吗?李自成往北逃,他就往南逃,他想的是先渡过长江,在湖广劫掠一阵再从重庆方向逃入四川境内。

结果,他跑到长江边上一看,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江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驻扎了无数的明军战船,虽然大部分都是小唬船,福船战舰不多,但是他连艘小唬船都没有啊,怎么跟人家斗!

长江过不去,那就只有直接从夔州府入川了,结果,他又碰到个马祥麟这个猛人。

马祥麟到底有多猛呢?如果纯粹比武功的话,秦翼明和秦拱明加起来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也就是说他的身手甚至超过了后金第一猛将莽古尔泰!他打起仗来更是比莽古尔泰还猛,历史上他就曾经和后金铁骑血战于浑河,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浑河血战,目中流矢,犹拔矢策马逐贼,斩获如故,大兵惊退。眼睛都被射瞎一只,他还能忍痛拔掉流矢继续战斗,杀死后金骑兵几十名,最后吓得后金大军都退了,猛不猛!

张献忠也是倒了血霉了,遇上这个煞星,这秦良玉和马祥麟母子简直就是他的克星,历史上他可是听见这母子的名字就跑,这会儿初次见面,他还不知道马祥麟的厉害,所以一头撞了上去,结果自然是被马祥麟打得屁滚尿流!

南边长江过不去,西边夔州府又有煞星挡道,东边更是有小皇帝亲率的三十万大军,张献忠没了法子,只能往北跑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往南逃一个往北跑,最后终于在襄阳‘会师’了,当然,这种会师并不是他们希望的,要不是都被逼的无处可逃,他们怎么会在襄阳聚首呢。

张献忠是早就知道了卢象升和孙传庭的厉害,所以他并没有提议继续往北,或者逃往陕西,但是李自成不知道马祥麟的厉害啊,他听说马祥麟那边才三万多人,立马鼓动张献忠,合兵一处,去干翻马祥麟,逃往四川。

张献忠却是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开什么玩笑,去惹那个煞星,二十万人又怎么样,人家不一定怕你,再说他们还有城池呢,实在不行了据城而守,再来二十万人都冲不过去,到时候小皇帝人马一到,直接就是前后夹击,死定了,还不如守在襄阳呢。

襄阳可是大明的重镇,城高壕深,二十万人马守在里面,就算是来五十万明军都不一定攻的破,再加上他们刚抢了福王、襄王和楚王,粮食充足的很,就算守个两三年都没问题,他就不信小皇帝能在这里耗两三年,五十万大军一个月要消耗多少粮食,


状态提示: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闻风声狼狈逃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