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同样的时间,流浪狗依旧没有出现,郑修文反而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空虚了。以前他还可以漫无目的的看着街道上的行人,现在他关注的地方只有流浪狗经常出现的那个街角。可是等来等去一个星期已经过去,流浪狗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也许是它到别的地方去了吧,又或许是被其他好心人收养了,郑修文只好这样安慰自己,虽然和流浪狗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早已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伙伴。现在毫无征兆的失去了,让郑修文心里感觉空荡荡的。
他尝试着把注意力转移到练琴上面,其实对于弹钢琴郑修文一直保持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热情,只是一复一日单调的练习绝对不是一个孩子可以承受的,他同样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到外面的街道上去玩耍,节假日的时候有父母陪着在游乐园玩上一整天。
可是郑修文的父母从来都没有满足过他的这些要求,并且口口声声的告诉他,贪玩的小孩将来都是没出息的,只要把钢琴练好,长大以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郑修文不知道父母的话说的是不是对的,但他的确没有再跑到街道上去玩耍,怕被自己的父母撞见,也没有再提出要去游乐园的想法,只是通过消极怠工,扮演了一个父母眼中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经过这段时间的懈怠,郑修文对练习钢琴又燃起了一些兴趣,他打开了那本翻过无数次的琴谱,贝多芬的《悲怆》。
这首曲子的难度算是钢琴曲里面的中级水平,当然很少有像郑修文这么大的小孩能够弹奏出来,但是对于已经练超过五年钢琴的他来说,这样的进度已经算慢了。
《悲怆》的三个乐章郑修文都已经烂熟于心,他可以非常顺畅的弹奏下来,中间不出一丁点差错,可是每次父母听完之后都能挑出很多的毛病,比如一开始的力度不够,不能表达出饱满愤慨的情绪,中间的弹奏又不够轻柔,无法给人悲伤过后平静的感觉,最后一部分的强弱转换又不够灵活,完全感受不到原曲子表达出的那种阴晴不定...
按照郑修文的年纪,同龄的小孩应该是在上小学六年级,所以对于父母说的这些感觉,他还完全无法体会到。不过今天在开始弹奏的时候,郑修文的心里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那只曾经陪伴过他的流浪狗。
郑修文当然不知道,钢琴大师贝多芬是受了什么样的伤痛才写出《悲怆》这样的乐曲,但因为失去了一个陪伴他的伙伴,郑修文稍微理解了一些乐曲中悲伤的意味,他的情绪第一次随着他的指尖在钢琴的弹奏之中流露出来。
整首《悲怆》弹奏完毕,坐在钢琴旁边的郑修文长长舒了一口气,他感觉心里的悲伤释放出来了不少,居然有了一种想要再弹奏一遍的冲动。
就在这时,房门外传来了两声汪汪的狗叫声,郑修文心脏猛地一缩,几乎是第一时间从椅子上跳了下去,他冲到练琴室的门口打开房门一看,熟悉的金色身影又出现了,正是那只消失了一个礼拜的流浪狗。
郑修文高兴的将它一把从地上抱了起来,就算它的毛发很脏也一点都不介意,小狗在他的怀里呜咽了几下,似乎又是高兴又是委屈。
等到郑修文重新把它放下,才发现小狗的一条后腿受伤了,就算只是站在地上身子也是歪歪斜斜的,看来这就是小狗消失了一个礼拜的原因。
郑修文发现那个伤口很深,看上去像是被利器所伤,他有些不忍心的轻轻摸了摸小狗的毛发,算是对它这段时间悲惨遭遇的一种安慰。接着郑修文把小狗抱到了房间里,学着母亲给他处理伤口的步骤,先用棉球和酒精帮小狗消毒,然后在上面抹了一些红药水,最后再用绷带像模像样的包扎了一下。
处理伤口的过程中,小狗在郑修文的怀里一直显得很平静,就算酒精消毒的时候让它疼得哆嗦了一下,小狗也没有做出任何抗拒的动作。
有了绷带的包扎,小狗走起路来显得顺利了很多,它吃完了郑修文给它留出的饭菜,并且一直陪伴到夜幕降临,小狗才一瘸一拐的离开了。
郑修文的母亲回到家,发现自己儿子的食量又变大了,自然很是开心,她还特意去菜市场买了很多儿子喜欢吃的肉骨头,准备熬一大碗骨头汤给儿子补补身体。
这一晚,郑修文的父母像往常一样验收儿子的练琴进度,他们惊讶的发现儿子弹奏出来的曲子多了一种一直缺乏的东西,情感。这种东西就像是曲子的灵魂,一旦缺失,就算弹奏得再完美也会给人空洞乏味的印象。
郑修文一向学习曲子都是很快的,也许大人都要弹上二、三十遍才能掌握的东西,他只要弹个几遍就能够融会贯通了,这也是郑修文的父母极力要把他培养成钢琴家的最大原动力。
可是随着钢琴学习的渐渐深入,郑修文的基本功已经变得非常扎实,但他更大的问题也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对于任何一首曲子,郑修文只是机械的把它弹奏完毕,根本不能传达出曲子的感情和意境。一开始他们也觉得要让一个小孩体会曲子的意境是很难的事情,也许等他长大一些,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可是直到学习钢琴的第五年,郑修文依然在原地踏步,就连他的母亲都开始怀疑,学习钢琴的决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可是今天晚上,这一切突然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曲《悲怆》弹奏下来,那种得到后又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