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抗日之烽火连天>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战阻敌(2)

张炜的准备营阵地上,工事已然成型,张炜为了防备可能的进攻,下令进一步加固工事,并命令加强而来的工兵排帮助修筑,工兵排的装备,其实和步兵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这个排装备的全是步枪,没有轻机枪,此外,每个人的背后都背着一把大工兵铲或者是镐,过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大批构工材料。x

所有战壕的外围都堆积了沙袋以加固阵地,交通沟也是如此,同时用部分木板加固了交通沟,迫击炮阵地布置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后侧,两门八二迫击炮分别配置在两座圆形工事内,与防线用交通沟连接,以便步兵支援掩护和运送弹药,跟随工兵营来的,还有大量的弹药。

阵地里一片寂静,士兵们在防线里静静的卧着,枪口冲着战壕外,张炜在第三道防线及隐蔽部里坐着,一连仍旧是驻在这里。

刚才的攻击给人的感觉实在是不好,要么是撞上了一伙冒失鬼,显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日军就是在试探佯攻,只不过日军下一步的行动是攻是守无法确定罢了,出于保险,张炜才下令加固工事。

“营长,你说,刚才的鬼子是个什么路数?咱一连一个反击就退下去了,佯攻都不至于这样吧?”邱伟说道。

“怕不是佯攻,就是想试试点子扎手不。”

“你的意思是?”邱伟脸上的表情也变成了迟疑。

“做好防御工作,小心使得万年船。”张炜说完,拿起了身边的中正步枪,顺便拔出了驳壳枪,顶上了膛火。

炮兵阵地,日军八门山野炮依次放列于此,兰封会战,很多日军单位是独自行动,因此炮弹的携带量都比较多,成箱的炮弹码放在远离炮阵地的几十米外,测距员测算好距离和角度,日军炮手将炮管缓缓上仰至合适的角度,弹药手从背负式三发弹药箱中取出了一颗九四式爆破榴弹,再过几分钟,这颗榴弹将以35每秒的初速被发射到五千五百米远处,炮手将炮弹装入了炮膛,随即闭合了断隔式炮闩。为了统一指挥,日军炮兵很快确定了指挥官,现在是远距离射击,不是直射的火力支援,自然由更专业一些的野炮兵中队中队长来指挥。

日军联队炮中队装备的四一式山炮和专业的山炮兵火炮略有不同,更加强调直接支援步兵作战,强调了直射射击,步兵联队装备的四一山炮在炮盾厚度上更厚,携行装备也不同,联队炮中队中队长的间瞄射击指挥经验稍差,让贤给野炮兵中队中队长指挥也是合情合理。

八个炮组依次放列,根据测距员测出的数据调整着高角度,其中两门校射炮已经做好了击发准备。

“开火!”

命令一下,校射炮击发开火。炮弹直朝远处155师和58师的阵地飞去,炮击效果由前沿的观察哨通过电话报告,报告后,再进行修正射击诸元,修改后的诸元迅速传达到了各炮,各炮开始修正调整,很快准备完毕,八门火炮齐齐待命。

“开火!”这一次是全部开火射击,炮弹飞出炮膛,落在了几千米外中**队的阵地上。

155师的阵地上和58师的阵地上都遭遇了落弹,各处的部队迅速进入阵地,做出防御姿态,一些正在警戒的哨兵和倒霉的士兵被炮弹炸中,当场阵亡。

听见炮声,位于指挥所的李汉魂立刻举起望远镜观察,并且命令身边的参谋去调取一线部队的情况,忽然,李汉魂感到一阵剧烈的晃动,烟尘和碎屑顺着指挥所的观察口涌入,李汉魂的口鼻里全都是灰尘,身体也下意识的趴倒,刚跑出去的参谋被弹片打中,整个人被炸飞,落到地上时已经成为了一堆碎肉,几个卫兵也遭了殃。

“长官!”指挥所里的军官和警卫赶紧上前扶起了李汉魂,检查长官身上有没有受伤,李汉魂爬起身来,推开了周围的人。

“没事,都起开,老子没事,打的这么凶。”李汉魂骂道,其实这发落弹只是偶然而已,绝大多数的炮弹落在了一线部的阵地上,恢复过来的李汉魂不顾旁人的劝阻,跑出指挥所外观察,只见一线阵地上全都是落弹,友邻的58师阵地上也是如此,左翼的突击纵队阵地倒是没有什么情况,密集的落弹让李汉魂做出了决断。

“来人,用电台通知部队,做好防御工作,准备作战,军炮营待命,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部队只需守住阵地,不许随意出击。”

58师阵地上也是落弹连连,其实这么密集的落弹不代表着日军的炮有很多,而是对面这八门炮是以高射速来轰击,落弹自然是密集,58师师长冯圣法不顾危险,拼着命的赶到了一线阵地稳定部队,督促,命令部队做好防御工作,同时也有督战的意思。

南京保卫战之后,58师伤亡惨重,战后收容军官仅五百三十一名,士兵仅两千五百二十五名(数字出处陆军五十八师参谋处编制的师历史),冯圣法对于满是新兵的部队不放心,亲自下去监督部队防御。

炮弹在阵地上爆炸,确实有一些新兵险些崩溃,好在58师的军官组织得,加上冯圣法带着师部特务连到来,弹压组织,部队很快恢复了稳定,做好了战斗准备。

“炮响了,炮响了,防炮!”准备营阵地上,老兵和军官们听见炮声,不约而同的喊道,前两道阵地里都挖了隐蔽壕和简易藏兵洞,除了留在阵地上的观察哨,其余人全都隐藏了进去,一连也全进了后方的隐蔽部。

可等了半天,却没有遭到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战阻敌(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