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穿越重生>重生1991>第261章 总理来了
军官。但失事的361号潜艇却载了七十人。艇上另有青岛海军潜艇学院13名学员,所以此次我军牺牲官兵达到70人。

而依照原来的历史,中国官方在5月2日的时候,向外界公布了这个震撼性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据海军提供的消息,近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军委、总部和有关部队领导对事故处理高度重视,对遇难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现潜艇已拖回港口,善后工作正在妥善处理。

中国政府主动公开潜艇事故,外国媒体为透明化感到惊讶!当中国政府通过官方通讯社 ———新华社和中新社披露了中国潜艇遇难的消息后,西方媒体纷纷表示惊讶。分析人士认为,潜艇失事之后,中国有关部门立即主动发布消息,显示了中国最高层处事透明化的态度。

新华社当晚发出潜舰发生意外、70名官兵全部丧生的消息后,立即引起西方媒体注意。外国通讯社立即报道这个消息,并说中国媒体报道这样重大的国防意外,是非常的罕见动作。新华社2日晚8点20分发出消息后,路透社、法新社等立即从北京发出报道。加拿大多伦多《环球邮报》网络报,立即转发美联社的报道。cnn报道这则消息时,甚至还请军事分析专家对此进行了评论。

美国《纽约时报》5月3日报道,中国官方的新华通讯社今晚报道,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黄海执行训练任务时失事,艇上70名中国海员全部遇难。但它没有透露事帮发生的时间或原因。

香港《星岛日报》引述一位名叫韩金的退伍老兵透露,三六一潜艇不久前曾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兵退役。这名老兵相信,如果他们这些老兵没有退役,就不会出现这次惨剧。报导指出,由于艇上官兵全部死亡,事故调查人员近期还联络曾在三六一潜艇上服役的退伍老兵,了解潜艇具体操作情况。这名老兵表示,他们这些老兵都是完成了一种被称为「全训」的潜舰特别训练,可说是潜艇部队中最精锐,技术最硬的潜舰操作员。他还透露,三六一潜艇过去也发生过不少故障,但都被他们成功排除。他透露,负责调查的舰队人员近日致电给他,希望他帮助分析这次潜艇失事的原因,而他则希望和他一起退役的老兵都能尽快返回基地,亲自到三六一潜艇上检查所有的设备仪器,因为现在只有他们最熟悉这个潜艇,他们应该可以为事故原因找到答案。

此举表明,中国新领导层在“非典”流行之际所介导的公开与透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那些与军队有关的机密。能够公开谈论这样一个事故,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它旨在向中国民众表明,新领导集体在4月20日之后所介导的公开与透明是严肃认真的。新领导层想通过一些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来赢得民心,他们要求领导干部和各级公务员不仅要讲实话,而且要敢于负责任。

中国官方公布了361号潜艇失事造成七十名官兵罹难之後,没有再进一步说明意外发生的详情,因而引起外界对这次意外原因的诸多猜测。英国的潜艇专家就认为,发生这样伤亡巨大的潜艇意外显得很神秘,艇上人员可能是突然中毒致死。根据中国官方的报道称,失事潜艇“已被拖回港口”。美国军方也表示,美方并没有侦察到这次意外,是在中国主动公布了事件後才知道的。故不少专家试图解开这次意外之谜时,均认为潜艇失事时并没发生剧烈撞击或爆炸,而倾向於船员是中毒致死。

由于失事潜艇在发生事故时人员超编,而且潜艇内部也没有完成水密防检,因此有一派说法认为361号潜艇在失事当时正在进行某些新装备的试验任务,而超编员额就是相关的研发人员,至于全潜艇未完成水密防检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相关试验装备和管线需要连接,因此,水密门必须洞开,而这也是361号潜艇在进水之后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完全失去正浮力的原因。至于其所试验的科目虽然众说纷纭,但是被认为极可能是新一代的绝气动力推进系统或是新的水下兵器,像火箭推进鱼雷或是潜射巡航导弹。不过,另外一派看法则是认为361号潜艇当时只是在进行训练任务,艇上多余的官兵是所谓的“超编”人员。“超编”是中国海军近年为加快训练的权宜之策,每艘作战舰艇都以“一带一”的方式带训相当数量的官士兵,试图借助实务操作让刚刚从学校完成培训的人员早日形成战斗力,而练习水密防检可能就是361号潜艇在失事当时操练的科目,也许由于错误操作才导致361号潜艇失事。然而在真相不明的形势下,真正的失事原因恐怕需要假以时日才会浮出台面。

英国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国海军的专家麦克金蒂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这宗事故不一定是在水底发生,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找到潜艇并打捞起来“拖回港口”。但在水面上发生这样伤亡巨大的意外就显得很神秘。他猜测,事故原因可能是从电池中漏出的液体和海水混合後产生氯气,导致舰上官兵死亡,或者鱼雷推进剂泄漏,舰上人员中毒致死。

德国通讯社也引述一名台湾研究海军军备的专家说,事故原因可能是铅制电池泄出毒气引起的。这名专家并且怀疑意外发生之後,有部分船员没有


状态提示:第261章 总理来了--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