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元年十二月,建业到武汉的搬迁工作基本结束。琉璃厂、玻璃作坊、火药厂、兵器研究所、大学研究院等敏感单位秘密迁到武昌,择地开工建设。水泥作坊、治铁坊、制糖作坊也派出技术人员,在武昌择地扩建新厂。

除这些核心产业外及技术人员西迁,就是一部分朝臣了及世家弟子、寒门学子的西来。好些朝臣在韦昭和孙嘿等人的带动下到了建业。令这些前来建业朝臣们惊讶的是,他们面临的是一套最为新式的官制和官员品级。

经孙亮与吕岱、韦昭、孙嘿等人商议,武昌正式实行新式官制。其本上是孙亮结合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与后世的一些成熟政体制定出来的。

整个政权分是行政、军事、监督三个部分。

改中书署为中书省,掌控机要,发布,设内阁大臣数人,政事汇聚到内阁后,由内阁大臣拟好建议贴在奏折后面,再交由皇帝批准,交由中书省下发大臣为正一品或正二品,其逐下级递减。

门下省仍为皇帝侍从、咨政机构,仍设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誎议大夫、起居郎等职。门下省设政事会议,内阁大臣、各部主官会于此议政。黄门侍郎、给事中定为四品至六品不等;

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吏部、户部、礼部、农部、刑部、工部、教育部、与枢密院。

吏部主理官员选拔、任用、考核。主事称吏部尚书,内设文选清吏司、考核司。

户部主管户籍、田籍、房籍的登记注消,钱粮收支及统计、预算。下面按分工设立多个司、局。

礼部包括制定礼仪、主持各位祭祀、对外来往;

农部主管劝农教农及新式农具研究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及屯田指导。

刑部主导全国刑狱工作。将在各行政区单独设立各级法院,相对独立审讯各种民事、刑事案件。地方官长不直接审判案件。若不满判决,可向上级法院申诉。最高法院为大理寺改制而来。负责审核大案要案及各地死刑判决审查复核。

工部主持各种大型工程审核、建设及大型工坊的管理。下设工商司负责工坊、商铺的注册、管理。工商税费收取及商业纠纷仲裁;另成立国有资产司统管国有大型工坊的开办、运营、管理。

教育部主持各地学校没立、管理及组织考试。各级官吏录用明确以考试选拔为主。

各部主事俱称尚书,正三品,各司主事为正四品,依次类推。

相比于宠大的行政机构,孙亮着重强调了监察机构的建设,御史台改制为国家监察总部,主事从二品,在各郡县设分部,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官员任职、清廉情况,并向上级监督捡查机构及政府通报,并根据上级检查机构意见开展进一步立案、查处工作。

全国军事实力由枢密院经一领导。地方行政长官除非授权,除掌握一些地方性郡兵、州兵维持治安、捕盗事宜外,不能直接指挥禁军、近卫军驻军,逐步取消私兵。枢密院主事为枢密使,由大司马改称而来,正一品。内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丶总后勤部,主事品级不定。

地方州、郡、县也设立相应机构,州牧由朝廷勋臣大臣兼任,主掌一州行政、军事,为正二品;州刺史负责一州行政事宜,为正三品。郡太守为正四品,县按大小为正五品至正七品不等。

朝廷礼仪上,孙亮也让新设礼部新制定了一套,正式取消了跪礼,靓见皇帝、下官见上官俱以躬身、作揖代之。孙亮还想取消极不习惯的称朕,但遭到众臣的坚决反对,只好不了了之。但私下场合也不再称朕。

官制敲定,孙亮昭告天下,让各州郡逐步推行。由于朱据、丁奉的支持,在荆州和新设江州却被立即施行。

新的官制下,朱据、诸葛恪、滕胤、吕岱、韦昭都进了内阁,朱据任新成立的枢密副使,兼荆州牧,近卫军副总司令,近卫2军军长交由陆抗。诸葛恪仍任丞相,内阁大臣,扬州牧,留守建业;滕胤为内阁大臣、广州牧兼教育部部部长,实际事务由全仪等人主持:吕岱为枢密使,近卫军总参谋长,兼农部尚书;丁奉任近卫军副总司令,枢密副使,江州牧,兼刑部尚书,近卫第一军交由吕据统领;韦昭统领门下省诸事,兼礼部尚书;孙嘿任吏部尚书;洛宏任户部尚书,兼近卫军总后勤部部长,全尚任工部尚书;全纪任黄门待郎,吏部侍郎兼近卫军政治处副主任。

为了充实各级官署,孙亮与众臣商议决定,定于新年二月中旬在武昌举行第一次招考,首批先拔一百人。

参考者或由各级政府、部队政治处、学校推荐,也可自行来武昌教育部招考处报考,不限家廷出身,不限地域。考试以策论、算术、实务为主,笔试成绩录取三百人参加面试。面试合格者经武昌大学进行短期行政培训揀。由吏部选拔入各官暑试用;面试未合格者,可优先入读新成立的武昌大学,以备下次招考。孙亮下令把昭文送至各州郡张贴,甚至蜀、魏一些地方,也让人带昭书前往宣扬、张贴。

为了规范考试内容,孙亮让教育部紧急编制了考试大纲,明确列明了考核的主要内容,并放至印书坊加紧印发,将免费发放给前来报名参考的学子。

新成立的武昌大学,应教育部命令,紧急开办了应试短期培训班。对赶考学子开展律令、公务知识、算术的培训。

这一切让世家豪族出身的博学大儒愤恨不已,却让许多前途无望


状态提示:155 官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