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逆流伐清>第一百五十七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

ps:看《逆流伐清》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新书《血路救赎》已上传,书号:3472638.。敬请朋友们继续支持鼓励,并祝朋友们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战略方针改变了?白文选等人都有些迷惑,这与之前朱永兴一直禀持的稳胜似乎不一样了。

朱永兴见众人有些发愣,不禁笑了笑,解释道:“朕刚接到了国安部的情报,是有关沙俄侵略者,以及卓布泰和达福的,分析形势,似乎有一战解决建奴的机会……”

16世纪初,俄罗斯由欧洲一个不大的公国,逐步对外侵略扩张。明崇祯五年(1632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亚库次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从此,它便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

清顺治三年(1646年),波雅科夫率领残部经马亚河、阿尔丹河进入勒拿河,逃回雅库次克。波雅科夫回去后扬言,只要派兵三百,修上三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波雅科夫带回的有关黑龙江流域的情报和他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打算。引起了沙俄当局的重视和赞许。

顺治六年(1649年),雅库次克长官派哈巴罗夫率兵七十名从雅库次克出发,于这年末侵入黑龙江。强占我国达斡尔头人拉夫凯的辖区,其中包括达斡尔头人阿尔巴亚的驻地雅克萨城寨(今黑龙江左岸阿尔巴金诺),遭到当地人民的抵抗。

哈巴罗夫将同伙交由斯捷潘诺夫率领,自己回雅库次克求援。次年夏末,哈巴罗夫率领一百三十八名亡命之徒,携三门火炮和一些枪支弹药,再次侵入黑龙江。强占雅克萨城,不断派人四出袭击达斡尔居民。捕捉人质,掳掠妇女,杀人放火。九月底,哈巴罗夫又率领侵略军两百余人。侵入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河口(今宏加里河)赫哲人聚居的乌扎拉村,强占城寨,蹂躏当地居民。

雅克萨位于黑龙江上游左岸,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地扼水陆要冲。以哈巴罗夫为首的沙俄侵略军强占雅克萨,修筑城堡,并以此为据点,不断向黑龙江内地深入,世居雅克萨一带的达斡尔族被驱赶到嫩江流域。

“此番卓布泰和达福派来使者。要与我大明谈判。”朱永兴微抿嘴角,带着一丝轻篾,“朕觉得可以借势而为。尽快结束东北的战争。条件呢,朕想了这么两条,众卿听听,看看这事是否可行。若是可行,这条件又是否妥当?”

击退沙俄侵略者,收复雅克萨。这是投名状,证明卓布泰等人的诚心;在秋季或初冬攻势中。协同明军夹击建州鞑虏,这是戴罪立功;按照所立功劳大小,明廷分档次进行安置,但这只针对卓布泰、达福等官将;至于其他满人,则打散后分别安置于各地;而卓布泰、达福所属的瓜尔佳氏则受到优待,划岫岩为自治县,由其族定居,行政长官有正副两名,分为满、汉官担任……

条件是很苛刻的,与投降也差不多,区别便在于对瓜尔佳氏的优待,不分其族众,卓布泰和达福等人更可能得到朝廷官职。

即便如此,这也不是最终的结果。已经没有军队,满人又四散安置,一个自治县还不是任朝廷捏圆捏扁。

“击退沙俄侵略者,收复雅克萨,就是表明他们诚心为大明子民,愿为大明征战牺牲。可若是勾结沙俄,那便是自外于大明,乃是卖国无耻之辈。”朱永兴话风一转,眼中射出了狠厉之色,“大明疆土虽大,却无此辈容身之地。便是打到天边,朕也不容其族有立锥之地,必尽屠之。”

魏王马宝身为陆军次长,显然之前已与朱永兴就此事有过商议沟通,听完讲述并没有什么异样的神情,而是点着头附和道:“万岁所言,微臣赞同。这卓布泰和达福能倒戈归附,倒是省了不少事情。就算此事不成,朝廷也没有什么损失,还是按照原来计划打下去好了,不过是多费些时间而已。”

吴三桂沉吟半晌,试探着说道:“高皇帝北伐时曾言: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万岁胸襟广阔,也不以亡其族、灭其种为目的了?”

“朕什么时候说过要亡其族灭其种?”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为何要去其伪国号,以叛匪相称?固是形势使然,然其中亦是另有深意。国家内部平叛嘛,叛军所据之地自然皆是国土,那是非要收复不可的。”

原来如此,众人都心有感悟。看来皇上还是坚持向北开疆拓土,如果建奴残余继续北逃,那所逃之地便可强词附会为大明国土;如果建奴就此投降归附,那直到黑龙江,就自然成为大明的新疆域。至于以后向北扩张,那就是用实力、拳头来说话,谁占领谁拥有。

“万岁,可否调建奴降军去西北与东虏作战?”白文选想到西北招募番骑的事情,谨慎地建议道:“其族人家眷皆在掌握,想必不敢有所异动。”

“这是个好办法,但还要先观察段时间。”朱永兴点头赞赏。

效仿沙俄支持、撺掇蒙古诸部南下,充当其侵略扩张的马前卒。朱永兴不是没这个想法,但操作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还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把国力增强,军威赫赫之下,如布尔尼等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七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