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身上的衣物早已不合身且破破烂烂,正好家中的鸡蛋也存下了几十个,柳氏便准备去县城把鸡蛋卖了,再买些布给儿子做两套换洗衣物。

林荷衣求着柳氏带上她去县城,虽然对临水村的情况都了解得差不多了,但是她还没去过县城,也得去了解一下物价啥的,也顺便感受一下古代的风俗民情。

太阳还没出来,林荷衣跟柳氏便已经出门。从临水村到县城步行大概要走一个时辰,也可以选择搭乘载客的牛车,每人一文钱。不过以林家现在的状况,柳氏只能选择步行。

春日的清晨,太阳尚未升起,远处的山坡萦绕着淡淡的雾,近处的人家有早起的已经点灶生火,炊烟袅袅笼罩在村庄的上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静谧与安宁。

沿河而下的官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都在朝着县城的方向走着,偶尔路过一辆牛车,载着人踢踢踏踏慢悠悠地走着。河里已经有渔民驾着小船在捕鱼,有的已经捕捞到不少鱼的就干脆撑着小舟顺流而下,往县城去了。

虽然上辈子也是在农村长大,但是机械化时代的农村早已失去这番美景与心境,荷衣跟着柳氏走在路上,早起的困意早已消失殆尽,嘴里哼着上辈子人人耳熟能详的童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虽然现在是清晨,但是荷衣觉得也十分应景。柳氏见女儿心情好的哼着奇奇怪怪的调子,也露出慈母的微笑,不觉放慢了脚步。

走走停停地走了两个小时左右,身边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看来是快到县城了。

林荷衣看着不远处县城的城门,暗自庆幸自己上辈子经常上山下乡,体能还可以,不然这来回四个小时,不死也得半条命啊!

柳氏心疼女儿,进了城便在一个还没开门的商铺边上的阶梯跟女儿坐下来歇息。林荷衣咕噜咕噜地灌了几口从家里带来的水,稍作休整,便催着柳氏去卖鸡蛋。

柳氏看了看天,估摸着已经快巳时了,心中也着急,便带着女儿一起赶着往城西的集市去。

林荷衣她们所处的县城叫临河县,县城规模中等,因着地处河谷平原,县城附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因而还算个富县。

大燕朝的城市基本都划分了东西市,临河县也不例外:城东一般是有钱人家的聚集地,城西则是平头百姓为主,城东城西仅一字之差,却是贫富悬殊,是以临河县的人都以住在城东为谈论夸耀的成本,一说自己是住在城东的,仿佛别人看他的眼神都添了一份敬意一般。贫富差距较大,是以一般穷苦百姓都不敢涉足城东,柳氏自然也是呆着女儿往西市去了。

柳氏一手提着鸡蛋,一手拉着女儿,今天是赶集的日子,集市里人多手杂,生怕女儿被拍花子的骗走了。

西市虽是平民聚集之地,但也十分热闹: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房屋鳞次栉比,有卖丝绸布料的、有饭馆酒楼、也有卖胭脂首饰、干粮杂货的;来来往往挑着担子的货郎沿街叫卖、街道上摆个小摊卖各种吃食的、算命的、说书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各种叫卖声招揽客人,不绝于耳。

还没进入集市,就听到热闹的叫卖声:“馄饨!香喷喷热乎乎的馄饨叻!”“新鲜的白菜!一文钱两斤!”......

集市里热闹非常,林荷衣看得眼花缭乱,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叫卖的摊子,恨不得拿出小本本记录下每种能拿出来卖的东西,可谓是非常努力地寻找生财之道了。

柳氏只当女儿是第一次来县城,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也不管她,拉着女儿在集市里苦苦搜寻着空位,碰巧今日正是临河县的大集,赶集的人额外地多,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空位。

碰巧看到一个也是卖鸡蛋的妇人卖完最后一颗鸡蛋,便把位置让给了柳氏。母女俩好不容易找到一小块空地,便赶紧把鸡蛋放下,然后蹲在旁边,等待客人来买。

在县城,估计鸡蛋也是比较常见的消耗品,柳氏的鸡蛋不到半个时辰便卖完了。林荷衣看见母亲卖了四十三个鸡蛋,一共才到手四十三文钱。不由得感叹物价低廉,一个鸡蛋才能换一文钱!怪不得柳氏舍不得坐牛车了。

卖完鸡蛋,柳氏拎着空篮子,母女俩往布庄走去。走到半路,林荷衣被一个小摊吸引了目光,急忙拉住柳氏。

这是个小草药摊子,摆满了各种二十一世纪常见的草药,林荷衣想起前世小时候住在农村里,这些药草漫山遍野、房前屋后长得到处都是,没想到还能换钱!

“老板,这个怎么卖?”林荷衣随手拿起一株晒干了的草药,问道。

“车前草,五文一斤!”小贩一开始看到一个小丫头,以为是捣乱的,又看到后面有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妇人跟着,便以为是要客人。

“那这个呢?”林荷衣又拿起一株虎耳草,“七文一斤。”

林荷衣又陆续问了几样草药的价格,小贩也看出来这俩人不是要买草药的了,不耐烦道:“不买东西赶紧走,别在这给大爷捣乱!”

柳氏也不知道女儿想干什么,听小贩这么说,便拉着女儿要走。林荷衣也差不多摸清价格了,便放下草药,心满意足地离开草药摊。

走了约摸半刻钟,便到布庄。柳氏放下手中的篮子,细细挑选粗麻布。林荷衣扫了眼布庄架子上的布,大部分是棉布跟麻布,只有少量丝绸。毕竟是开在西市的店,主要客户也是普通百姓。林荷衣心


状态提示:6.县城赶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