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人沉默不语,杨善接着道:“不知道诸位大人有没有发现,除了军事之外。对于政事,如果不是出现了太大的纰漏,皇上一般都不甚过问,甚至干脆不闻不问。以下官的猜测,如果这一次的变革政事堂能够做的漂亮,跟上皇上的脚步,日后政事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
“皇上有意限制他自己的权利,所以才有了政事堂,但是政事堂无作为,只是皇上的应声虫,只能拾人牙慧。甚至无法安抚天下百姓,皇上说不得就要将政事堂的权利回收了去。”
杨善的最后这一段话让所有人脸色都出现了变化,他们细细一想,杨善说的倒也不无道理。政事堂总理大臣总理国家政务,官居一品,辅政大臣官从一品,协助总理大臣处置国事,阵容堪称豪华,如果不是要政事堂独当一面又何须如此!!!
而且,自政事堂成立这不到一年来,朱祁钰甚少出现在政事堂,对于政事堂的一些政令也从来不加干涉。官员任命也都任凭政事堂做主,完全就像是一个甩手掌柜,对政事几乎做到了不闻不问的地步。除非是一些是在让他看不过眼的世清,他才会过问,但也大都是商量的口吻。严重如督察院和大理寺的废除,还是在真正动摇了国本,引发了天怒人怨的前提下。
想通了一直堵在心里的疑惑,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杨善的拨云见日让他们心情舒畅了不少。没有谁不想在没有掣肘的环境下任意施展自己的才能,现在他们看到了机会。
当然,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考验。他们清楚,皇帝已经开了考卷,能不能交上满意的答案,关乎着他们日后是否还能够在政事堂继续执掌天下的关键。
相对于其他人的惊喜和担忧,于谦心中古井无波,既没有对未来执掌天下权的狂热惊喜,也没有对万一失去权力的担忧忧虑。
他在想的只是如何能够跟上朱祁钰的脚步,去见证改革后强大的大明。
“好了,既然皇上已经给我们定下了基调,也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去做吧!现在想那么多也没有用,关键还是要看结果。”
将思路拉了回来,于谦冲闹哄哄的众人说道:“皇上都已经提点了很多,也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规则。如果这样还做不好,我们还有何面目再身居高位,大家都可以请辞回家了。
虽然有些迂腐,但是身为站在权力巅峰的国家大佬,他们还没有失去进取之心。如今,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又在于谦的刺激下,一个个顿时精神抖擞起来。
高谷第一个就说道:“道路事关国家发展,水泥路性能良好,优势明显,可以大规模的推广全国。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让龙腾商会继续做下去,就像是皇上说的,我们出钱,最后验收就是。”
“各地的基础建设也都可以用借鉴京师的改造,用水泥来完成,不但坚固,而且进度很快,虽然有些花费太高,长远计还是划算的。”何文渊跟着说道;
“科考取士也要抓紧进行,朝廷和各地的官员选拔同样不容忽视。”
“如今新学已经展开,进展不错,在我看来还是有些慢了,也要大规模的铺展开。”
“、、、、、、!”
一条条决议被提出来,很快通过商议决断,然后发往专管部衙,开始实施。
有了动力和目标,做起事情来就是比以往要快上不少。
”税务改革如今也是时候开始动手了。“于谦提道;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以往可没有人愿意去碰。现在于谦提了出来,尽管有人不情愿,还是要面对的。
”的确,皇上免了三年农税,虽然江南等产粮重地没有免税,可是诸位不要忘了,江南赋税在永乐朝的时候已经降到了极底,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即便国家财政也还不错,坐吃山空还是要不得的,我们要节流的同时也要开源。”
陈循接着于谦的话,道:“开源从哪入手,自然还是税。本官所说的不是农税,而是商税!”
“我大明以农税为主,商税极低也是存在的,何为开源一说?”萧镃微微皱眉,问道;
“改商税!”于谦开口,语出惊人。
无视众人吃惊的神色,他道:“国家以农税为主,是由于在开国初期,商业被元朝掠夺性的破坏,所以太祖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业免税(帝谕户部曰:“曩者奸臣聚敛,税及纤悉,朕甚耻焉。自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征收的商税也很轻(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大明如今税赋的由来是农税大概占75,盐税大概占10,剩下的皇庄收入乱七八糟的大概占5,商税只占10左右。”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轻徭薄役,如今商业繁茂,各行各业却还实行轻税,大有不妥。趁着这个机会,商税也是时候做一下改变了。”于谦给该税定了调。
明朝的社会经济始终没有摆脱以传统农业为基调的局面。在国家财政税收上则表现为农业税为主的主导地位。
在战前的宋朝,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6000万贯,即使这其中含有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到宋朝每年多达3500英吨的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