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财政结算单位全部以贯来进行。换言之,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数目化管理”的雏形。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16000万贯的财政收入中,商税以及外贸税占了绝大部分,农税所占的比例很小。
而明朝的农税极重,商税极低,三十税一的商税也只是对商品征税。甚至江浙士绅们还嫌商税过重,用抗税来对抗明朝廷,结果由始至终,明朝税收主体都是以务农为主的农民,主要财政来源还是农税。
商业税收则极少,而且从不调整。1502年,户部向弘历皇帝提交了一份长长的报告,列举了国家所有的主要收入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田赋王额,它大约占全部收入的75。每年的收入总量,达税粮26,799,341千石。那些商人和士大夫阶层勾结,简直富得流油。
商税直到万历年间才增加。
众人脸色终于变了,动商税,且不说天下商人的反应,光是商人后背的牵扯就力量大的惊人。在座的几乎都有涉足商业,或是暗中扶持商人,或是自家就有家人经商。如果改动商税,无异于从他们的钱袋子里往外掏钱,自然有人会不愿意。
于谦也正因为知道这些,加上朱祁钰锐意进取,想要改变这种弊端,为国家财政创收,于谦自然大力支持。以前不改一方面是为了求稳,另一方面则是时机不成熟,如今免了农税,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百姓对朝廷更加认可,也到了改革商税的时机了。
至于商税改革会牵动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这个不在于谦的考虑范围内。他虽然对权利并不热衷,可是他也不希望因为毫无建树被从总理大臣的位置上被拉下去。最起码,他丢不起那个人。
“是不是在等等?现在改商税是不是有些太早了。况且,商税是太祖定制的,历代都不曾改动过,贸然改动恐怕会引起极大的反对。”胡灐脸色有些不虞的说道;
其他几位也都认为妄自改动商税不妥。
“诸位是想要保住官位还是商税,大可自行选择,本官不会干涉,只希望诸位大人想清楚,然后我们表决决定是否改革商税。于谦也不辩驳,直接表明利害关系,然后坐等众人的选择。
这等于挑明了。
高谷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皆是暗自摇头。
在座的没有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于谦既然敢这么说,既表示了他对商税改革的决心,不怕有人反对。同时也在说明,有人敢反对,他就敢动手将这个反对的人踢出政事堂。甚至,连官都做不成。
虽然众人不认为于谦有这么大的能力,可是耐不住他和皇帝是站在一起的。只要他做了决定,朱祁钰一般都会认同。皇上和总理大臣联合罢免一个或者几个辅政大臣,还是能够轻易做到的。
况且,朱祁钰有最高表决权,即便所有人都反对,只要于谦同意,又征的朱祁钰的同意。那么朱祁钰实施最高表决权,商税照样会改革,而他们则就一下子得罪了两个大佬。日后的日子不说不好过,起码过得不舒坦。
和这些比起来,商税自然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毕竟钱没了还能再挣,官没了就彻底的没了。官没了,钱也会跟着没有了,孰轻孰重他们自然分得清楚。
“怎么改,收税多少合适?”
萧镃问道,既然无法阻止,能够多保留一分税也是好的:“本官的意见,还是不要一下子改动过大,像皇上说的十税一就有些太过了,动静太大,让人一下子适应不了,闹腾起来,麻烦的还是我们政事堂。”
于谦不置可否,他看向其他人,问道:“诸位大臣的意思呢?”
“本官也认为萧大人所言不假,还是不要一下子改动过大,免得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何文渊说道
其他几位虽然没说话,意思也很明显。
一直没有开口的杨善这个时候说话了:“既然诸位大人都认为不易改动过大,下官的意思倒是认为,可以直接就现今的商税减去一半,以十五税一的税收最为合理。”
“这也太高了,一下子消去一半,不行不行!!”萧镃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脸黑色跟锅底似得,对杨善现在可是恨得牙痒痒。他家里商业繁茂,如果税收一下子十五税一,对他来说每年的损失极大。这无异于再抽他的血,他能不着急吗?他咬牙切齿的说道:“二十税一倒是合适!”
他本想水二十五税一,甚至更底,好在他还知道心虚,说了个二十税一。
于谦看了对方一眼,暗自摇头,沉默少许后,他道:“皇上说的十税一暂不可取,十税一也只是对外贸易上使用。二十税一也太低了。本官就做一次霸道决议,就按照杨大人所说,商税改为十五税一。”
萧镃张张嘴,看着正在看着他的于谦,心中不由得一惊,到嘴的话也被吓得咽了回去。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么此事就这样定了,商税十五税一,待大明国税局成立后,立刻开始实施。”
“同时,给立法院去折子,让他们就商税一事商谈具体的税法。”于谦扫视众人,像是京师保卫战时指挥千军万般,气势惊人。
“是!”
众人都被于谦突然表现出来的霸道气势给镇住了,心中惊颤万分。
“对于税收的具体实物趁着今天我们也都议一议。”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