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抛弃包袱
“不对,不对。”谢安摇摇头,道:“断绝成都外援,也并非什么高明的计策,谢镇西也应该早已想到,就算一时间当局者迷,也应该醒悟了啊?”
“安石有所不知。”王简咳嗽了一声道:“按说分兵夺取各郡县,隔绝成都不失为一条妙计。可惜,因为蜀道运输能力有限,若分兵,就需要拉长补给线,而我军补给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听到这话,谢安也叹了口气。如今业已得知谢艾出身鬼谷门下,鬼谷一门以善计著称,况且谢艾也以儒将闻名,没有道理想不到如此浅显的计策,况且就算一时谢艾当局者迷,但是谢艾麾下可是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参谋团队,没有理由不为谢艾填补这个漏洞。
按照汉书记载蜀道道上,上面是悬崖连绵,曲流绕山;下面是幽谷深渊,飞瀑直泄。平缓处道路泥泞,苔藓遍地;山道上荆棘丛生,乱石塞道。行至险处,如履虎尾,空车快马也难行进。毒蛇猛兽时有出没,秋天未到,霜就毁了庄稼。
在成汉时期,为了抵御匈奴汉国的掠劫,成汉不仅没有修过蜀道,反而破坏了大量栈道,甚至连牲畜都不能通过。所以,货物通过蜀道,大部分路段只能是人来背。从子午道北口的长安县子午镇,到南口的西乡县子午镇,六百多里路,人背着货物一天只能走五十里。
子午道的险峻,诸葛亮也不敢挑战。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即由他率兵五千,走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再率大军走褒斜道与其会师。但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而未采用。
在这个时候,蜀道虽然经过修缮,但是个别路段路宽仅两丈有余,仅可勉强两辆马车并行,但是大部分路段,路面仅宽一丈,仅能容单车通行。为了提高蜀道的运输能力,商人可以想了很多办法,他们为了增加车流量,不惜花费大力气修了应急路段,目的就是为了车辆交汇。但是尽管提高了蜀道的运输能力,可是能运到成都的辎重,仅勉强保持维持,谢艾手中根本无法储备用来分兵占城的物资。
打仗就是打后勤,没有物资支撑,大军根本无法作战。特别是魏国装备好,火器多,而且辎重部队拥有大量骡马,这些畜生和将士,每天消耗的物资非常多,仅四万余匹骡马,每天就需要食用四十余万斤两草料。四十余万斤也不过八十吨,如果在后世仅仅需要两三辆货运重卡就可以完成物资运输,可是在这个时代运输草料的马车仅仅能运输八百余斤,光草料车就需要五百多辆,而且这仅仅只是一天的耗费量。
可以说现在魏国攻打成都并非因为桓温善战,而是实在是因为魏国物资运输能力限制。谢安和王简没有商量出什么所以然来,不过这件事情终于引起了冉明的重视。
冉明得知谢艾因为得不到充足的物资补给,无法在成都打开局面,顿时自责不已。事实上攻打巴蜀,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因为太多的兵力反而消耗太大。历史上刘备入蜀带的荆州兵仅有两万多人,至于邓艾走阴平,其实也是两万余人。桓温攻打成汉,水陆步骑加在一起是四万人马,至于后来宋朝灭后蜀之战,宋朝投入五万军队(也有记载是六万兵马)。至于宋朝为何未灭大理,其实也是因为太祖补给跟不上。
眼前的形势对魏国非常不利,谢艾军中存粮不存三天之用,一着不慎,说不定要吃一个败仗。
“冉明啊冉明!”冉明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变了?“冉明啊冉明,用兵打仗这种事情急不得,尤其是如此关键的战役,得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一步步计算妥当。可你,可你这次出兵巴蜀,剿灭桓温,从一开始就显得狂妄自大急噪,已犯了为将者的大忌。因为,这些情绪,都可以影响你对战局,对敌我力量的判断。”
是的,冉明人的急了,历史上苻坚发动举国之兵攻打晋国,结果淝水之战一战而败,氐秦因而败亡,就是因为他投入的军队太多。打仗人多是一个方面,但是因为物资补给不足或是指挥不当,反而容易制造成大规模的混乱。
冉明突然想起在后世天朝在制造洲际弹道导弹时,因为设计打击距离的问题,必须增加足够的燃料,可是增加了燃料之后,导弹却会因自重增加,变得阻力大,射程反而增加不明显,始终无法达到设计目标。后来有一位设计师(记得不名字了)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未增加燃料,反而减少燃料,从而因导弹变得轻便,而获得了成功。
在后世,每一个企业要想又好又快的发展,通常都会采取一个办法,那就是丢掉亏损的事业部,轻装上阵,这样才能跑得更远。这也是企业内通常所说的减员增效,既以裁员的方式刺激员工,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
但是这样做却会产生两个极端,要么企业大兴,要么因人心涣散,从而一蹶不振。事实上动用在军队中也是如此。
冉明想到这里,有了明悟。随即就下令总参谋部下令镇西军撤军。当然不是一下子把所有军队都撤出来,而是撤回用处不大的骑兵部队,不过命令送到总参谋部却受到了抵制。
籍罴拿着冉明的手令,亲自面见冉明谏言道:“陛下,恐怕不能这么直接下令镇西撤军?”
“哦!”冉明道:“籍大将军有何高见?”
“陛下的顾虑,臣深以为然!”籍罴道:“但是若直接下令镇西军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