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五代小僧>第四十六章:西湖灵隐

吴越之地,钱塘江畔,杭州西湖,灵隐寺,正门门前…

“好…好大啊……”戒嗔背着自己的布包行囊,正对着灵隐寺的山门,惊得嘴都合不拢了。

灵隐寺坐落在灵隐山上,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此处依山傍水,风水之好,地利之佳,可谓得天独厚。

据传当年西印度僧人慧理云游至此,见此峰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其认定此处多有仙灵所隐,故取名灵隐。

作为十大古刹之一的灵隐寺,其有着说不清的轶事典故,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同样不胜枚举,而纵观历史,此刻呈现在戒嗔面前的灵隐寺,还要算是这座古刹最为破败的时期。

初唐时期此处高僧云集,贤人雅士也多爱至此游玩,可是到了唐末武宗时期,大举兴道灭佛的举动使得灵隐寺这座古庙也在劫难逃,所谓棒打出头鸟,灵隐寺地理位置极佳,与显通寺不同,后者坐落于深山之中,寻常百姓想登山一访,单是山路就要行几个时辰,且崎岖难走,可是灵隐山山路平坦,百姓至此极为方便,过大的名声招来了灭顶之灾。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又一次的“会昌法难”事件使得灵隐寺寺毁僧散,钟寂烟灭。

直至宣宗即位,灵隐寺才稍作缓息,至如今,吴越王钱缪管辖此地,并且其崇尚佛法,此处才渐回往日风采。

看到盯着山门发呆的戒嗔,灵隐寺内一知客上前招呼道,“小施主,可是与父母走散了?还是来拜佛还愿的?”

“小施主?”戒嗔用手指指了指自己讶道,“贫僧也是和尚啊。”

离开显通寺已经过了大半年,戒嗔原本光溜溜的脑袋上如今也已长满了乌黑的发丝,这才使得知客看走了眼。

“哦?那看来小师弟是远道来的了,听你的口音不似南方人,不知小师弟你于何处修行?”知客一听是同门,当下难掩欢喜。

“啊,凭僧本是五台山南禅寺的小沙弥,后来去了显通寺修行,如今下山苦行,师傅们叫贫僧到钱塘来,现在到了见有好多香客都朝这里赶路,便跟着大伙儿过来看看,也已经好久没有拜过菩萨了。”戒嗔感慨道,从小吃斋拜佛的他,还是头一次这么久没拜过佛像了。

“哦!?”听了戒嗔的话知客眼睛一亮,口中喃喃道,“五台山,显通寺,苦行,小孩儿,莫非你就是…”

“嗯?”看着前者口中不住地嘟囔着,戒嗔抓了抓脑袋,不明所以。

“小…小师弟,你等等,先在庙里转转,我…我去禀告师傅!”说着,这位知客便一溜烟地跑开了。

“嗯?好奇怪啊…”

久未入寺的戒嗔抬脚迈过山门门坎,看着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们,心头不禁忖道,“这里有好多香客啊,每个人施舍一文钱的香火钱,也有好多好多钱了吧?”

久在山中修行的戒嗔,从未见过有哪一家寺庙可以吸引到如此多的香客,其实其根本原因在于,彼时的五台山上有三百余家寺庙,(注解一)其初衷在于研修禅经,崇尚苦行,故而将寺庙建于深山之中,每一位香客但凡能抵达一处寺庙,本就已经展现了十分的诚意,山下的百姓想山上烧回香是十分困难的,即便达官贵人,也不是有钱便能去五台山烧香的,故而五台山

上的香火并不旺盛。

而灵隐寺就不同了,此处不仅尊崇风水之说,更是临近百姓家,香火极其旺。

“大家都看不出戒嗔是小和尚了…”戒嗔抓着自己脑袋上的一头黑发,心头忖着,“一会儿让这里的师兄们帮小和尚剃度吧,不然都没法做和尚了吧?”

戒嗔的心里依旧认为,有头发人是烧香的施主香客,没头发的人才是和尚。

戒嗔紧了紧自己的包袱,兴致正浓,走到一尊佛像前,便磕头跪拜。

此处有僧房千余间,大大小小楼阁殿堂近百间,佛像无数,戒嗔膝下已不知跪了几个蒲团,却丝毫不觉得累,他的嘴也没闲着…

“保佑南禅寺的师兄师叔师傅们有饭吃,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保佑显通寺的师兄师叔师傅们有饭吃,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保佑张三叔,婶婶和村子里的人有饭吃,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保佑叔叔,大师伯有饭吃,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保佑莫爷爷,弦子哥哥有…呃…有琴弹,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保佑虎子哥有饭吃,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保佑端木姐姐有…有肉吃,少发脾气,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保佑盗天哥哥…保佑他偷东西不被抓,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最后的最后,戒嗔看了看脖子上的坠饰,那个由自己亲手刻上去的“慧观”二字,抓着脑袋想了想,却似乎又想不起来什么,但还是道…

“保佑慧观,有饭吃,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不管多么虔诚的善男信女,想拜完灵隐寺内的所有佛像也是十分困难的,单是这一跪一拜一起,腰也受不了。

可是有一个人,几乎跟着戒嗔当真拜完了所有佛像。

二人也注意到了彼此,看到对方在看自己,戒嗔咧嘴笑笑,点头表示了下。

而对方则是双手合十,竟是还了个佛礼,这可让戒嗔着实怔了一下。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西湖灵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