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491章龙体欠安

还没有正式入冬,厚厚的双层毡帘子就已经挂了起来,地龙烧的很旺,暖烘烘的透着一股燥热的气息。

薛广济正跪在龙榻之前当今天子诊脉。

这位古稀之间的神医,号称是大明第一国手,原本是在毅勇庄的广济医学院任职,却来到江南给陛下诊断,其中还经历了不少波折。

复隆皇帝正当春秋鼎盛之年,身子骨原本硬朗的很,却因为一场大雨落下了病根,不仅“龙体”日渐衰弱,还出现了幻听幻视的毛病,眼看着身子骨已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不得不承认,复隆皇帝确实是一位勤勉的君主,每日里三更不眠五更即起,长年累月操持国事虽然是明君的基本条件,但却对他的病情于事无补,反而日渐严重。

平日里还能勉强支撑,在安宁公主的辅佐之下照常上朝照常处理繁琐的政务,但是在上个月十六那一天,他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在文武百官齐集的朝堂之上,毫无征兆的突然从御座上栽了下来!

皇帝的身体状况不行,已成为所有人的知道的秘密,且不说那些个文武大臣会怎么想,至少太医院难辞其咎。

皇帝的病情已经持续了这么久远,医治了好几个月不仅没有见好,反而严重到了这种程度,自此以后,复隆皇帝就再也没有上过朝。

北边的张启阳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马上派遣专人护送薛神医,不远千里从北地来到江南,为皇帝陛下诊治。

既然这天下第一名医来了,就应该马上下手诊断,却足足耽误了十几天。

原因在很简单,皇上的病情干系重大,张启阳派过来的郎中是不是值得信任,还需要挂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呢。

张启阳和朝廷之间的关系本就维持着一个脆弱而又微妙的平衡,除了用君臣大义压过张启阳一头之外,事实上朝廷拿张启阳一点办法都没有,还要时时刻刻的提防着他。

现如今皇帝病成了这个样子,天知道张启阳存的是什么心思,万一他从中捣鬼怎么办?

事关陛下的安危,千万马虎不得,所以很多人拒绝让薛广济为陛下诊治,就因为他是张启阳派遣过来的。

为了这事,朝廷又吵作一团,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眼看着皇帝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最终还是安宁公主拍板定音:由薛广济为皇帝诊治。

神医不愧是神医,一剂汤药下去,病情立刻有所好转。

刚刚伏下一剂汤药,复隆皇帝的气色大为好转,至少胸口已经不那么憋闷了,呼吸之间显得顺畅了很多。

“陛下之龙体,分明就是伤了肺阴六经,阳火旺而阴经竭,若是仔细将养本不算什么大事。奈何却是一味的阳补,无异于抱薪救火,自然越来越严重。”

体阳过于旺盛,还不要命的进补,不补出毛病来那才真的是活见鬼了呢。

按照薛广济的说法,淋的那一场雨不过是个诱因,本算不了什么,也不至于让皇帝的龙体大损,真正造成恶果的是太医院的那一帮子庸医,胡乱进补结果却是越补越恶,终究闹出了大毛病,这个病根儿算是落下了。

“自从服用了薛先生的汤药,朕接连吐出几口浓汤,顿觉神清气爽。”

什么太医不太医的,在真实的疗效面前,一切都是虚的。

事实证明,和薛广济相比,太医院的那些家伙们完完全全就是一群吃饭不干活的酒囊饭袋。

这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复隆皇帝对薛广济的医术极是佩服,登时就起了招揽之心:“如此神医国手,遗于民间,实在是委屈了你,朕欲以先生执掌太医院,先委一个院判之职。”

在复隆皇帝的心目当中,太医院的那些太医们,关键时刻全都不管用,他们加在一起都不如一个薛广济更有作用,所以就想把他招揽过来。

按照大明朝的体制,院判就相当于是太医院的二把手,正经的六品官。

因为作为一把手的院使更多是官僚的身份,充其量也就是个“技术官僚”而已,真正履行职责的反而是二把手了。

所以,复隆皇帝说这个二把手差不多也就相当于事实上的太医院一把手了。

跪在龙榻之前的薛广济先是叩头谢恩,然后就婉拒了天子的美意,给出的理由极其充分:“草民谢过陛下厚恩,却是不然。草民在北地任医院院院首,虽不是正式的官职,却在教授万千弟子,图的是天下人之康健,实不敢以一人而废天下。”

这话说的,其实有点过于直率了,甚至有点刺耳,但话糙理不糙,不仅很有道理,而且理由充分。

现在的广济医学院,已经成为新华军校体系之内最大的一个分支,光是正式在册的学生就是有三千多人,这些人学业有成之后,一定会分散到四面八方,为全天下的康健服务。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说破了天去也不能阻拦。

为了皇帝一个人,就留在江南,可不是就“因一人而废天下”了嘛。

到了薛广济这个年纪,功名利禄什么的早就看淡了,他图的是千百年之后的身后之名,怀着追赶甚至超越李时珍的宏伟抱负,为全天下人谋福祉,富贵功名怎么可能留得住他?

虽然薛广济如此直白的拒绝让复隆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却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实在不好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病情就和天下人争利,正要开口说点什么,旁边的安宁公主却抢先开口了:“薛神医今天开的什么方子


状态提示:第491章龙体欠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