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轼语>第183章担忧边事

王安石见宋神宗坐立不安,安慰道:“契丹无需担忧,对方境内盗贼尚不能禁捕,何敢与中国为敌?况且对方接受我朝金帛恩赐,又有什么急切的理由让其自取危殆?”

宋神宗担忧道:“如果契丹真的打来,以河北的守军只怕无力支援吧。”

王安石道:“河北人多物丰,只要安排得当,不必担心没人支援。事缓则缓安排,事急则急安排。”

吕惠卿随声附和道:“贼寇也未必至此,就算他们真的打来,以中国之大,急则急应,缓则缓应。”

宋神宗不依不饶追问道:“如今西夏问题还没解决,万一契丹真的打来了呢,那么我们会两面俱受敌,到时该怎么办啊!”

王安石道:“北边契丹不一定会有战事,若北边真有战事,西夏这边也不用担心,西夏当年都没能战胜大宋,如今大宋的实力还能比不过当年吗,官家真的没必要担心。”

宋神宗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许久才说道:“那就先这样吧,等契丹使臣来了再做打算。”

除夕。

苏轼走水路来到常州城外,此时城门已关,他和阿宗只得住在河边的船上。苏轼站在漆黑的夜幕下,临江远眺,刺骨的寒风吹打着他消瘦的身体。他忽感鼻子发酸,打了个喷嚏。

阿宗走了过来,道:“官人,外面太冷,还是回船舱吧。”

苏轼笑道:“船舱也暖和不到哪儿去。”

阿宗道:“起码能挡个风。”

苏轼抬头仰望夜空繁星闪烁,感慨道:“时间真快呀,不知不觉这是我在南方度过的第三个除夕了,不知道夫人和孩子们这会儿在干什么,晚饭有没有好好吃?”

阿宗道:“大娘子这会儿应和小官人围炉守岁吧,您别担心了,还是回船舱吧,河道风太大,要是生病了,大娘子该担心了。”

苏轼点点头,回到船舱。窗外寒风呼啸,不停吹打着门窗发出咯吱的声音,野外不知道何人在啼哭,显得凄凉而恐怖。船舱内气温很低,他打了个喷嚏。阿宗正在往浴桶里打水,对苏轼道:“我看官人八成是染上风寒了,今天打了好几个喷嚏。”

苏轼正要回应又打了个喷嚏,道:“没事,明天进城开点药,很快就好了。”

阿宗打好水,摸了下水温,道:“热水打好了,官人快来沐浴吧。”

苏轼点点头,坐进浴桶泡了起来。连日奔波,他早已蓬头垢面,明日进城还是洗漱一番比较好。洗漱完,他坐在桌边照着镜子梳理长发,忽然发现鬓发越发稀少,长叹了口气,感慨道:“真的老了啊!”

收拾完,他回到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准备睡觉。由于舱内太冷,暖了半天依然手脚冰凉无法入眠,只得坐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转着取暖。许久,他感觉手脚逐渐暖和了,在桌边坐下,拿起笔来,写下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其二,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写完,他拿出书看了许久,直到困意来袭才回到冰冷的被窝睡觉。

翌日。

熙宁七年。

正月初一。

苏轼收拾行囊带着阿宗和几名衙役朝常州城进发。来到常州衙门,见到知州、通判等人,便投入到了赈灾的各项工作中。

二月。

汴京。

资政殿。

王韶自熙州回京,与中书、枢密院二府官员们一同议西夏国事。王韶将西夏的情况简要陈述后,对宋神宗启奏道:“请官家指派一名中人往返军中与朝廷奏事。”

参知政事王珪道:“中人监军非善事,若官家对韶无疑,则不必如此。”

宋神宗点点头,道:“朕自当信任,中人就算了吧。”

王韶又请求指派王安礼、蔡天申为帅府勾当。

王安石当即拒绝道:“不可,此二人一人为臣之弟,一人为蔡子政之子。”(枢密副使蔡挺,字子政。)

宋神宗道:“子纯此意不过想要执政大臣们能尽心竭力罢了。”(王韶,字子纯)

王安石生气道:“臣为执政大臣,如果因为子弟不在军中就不肯对国事尽心竭力,那么这样的人必是奸佞之人。官家让臣这样的奸佞之人执政,不如早点罢免臣再图西夏之事,免得错了先后顺序。”

宋神宗道:“子纯不了解你,所以才会这么说,你也无需在意。”

王韶又提议道:“筑赞纳克城需要兵三万。”宋神宗表示同意,并令王韶兼任四路制置粮草。

王安石道:“如今与西夏没有战事,就先声张此任命,只怕徒增议论,不太合适吧。”官员们皆点头表示认同,宋神宗只得作罢。

两天后,宋神宗还是想让王韶兼任,对王安石道:“大臣与之协力,才能让子纯敢放手做事。”

王安石道:“臣既不与子纯争爵禄,也不与他争功名。若子纯能申威四夷,官家有尧、舜之文,汤、武之武,则臣能参与其中是臣的荣耀,怎敢不与之协力呢!臣之所以反对只是为国考虑,想等修筑完赞纳克城后再议此事比较妥当。”

宋神宗道:“赞纳克既为咽喉之地,西夏人必争,则须兵力首尾相援,泾原、秦凤若不令他兼领,则缓急无以应敌。”


状态提示:第183章担忧边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