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初唐闲公子>050章中华龙脉
原和河洛地区,炎帝部落早已在这里生活,其实炎帝部落也是从渭河平原迁徙到这里的。为了争夺的生存之地,两个部落发生了‘阪泉(今山西解城)之战’。结果炎帝失败,退出中原,沿着汾河河谷一路向北,在‘逐鹿’(河北)和向西扩张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结果是炎黄部落联手打败了蚩尤,中华民族完成了第一次大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汉族。战败的蚩尤部落一部分被同化,一部分向南迁徙。”

接下来的课程唐志结合地缘给他们分析华夏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向周边扩展生存空间,同时同化、消灭原来的土著,这个过程当然是充斥着刀光剑影。最可怜的是蚩尤九黎,在向南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被扩张的汉族逼迫往南赶,从南阳盆地到湖南,再到云贵高原,越走越南,越走越偏,最后到海南、老挝、越南这些穷山恶水之地,这就是一个特殊而顽强的民族——苗族。

20世纪初,袁大头执掌民国政府期间,废弃了孙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民国国歌,词曰:“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捐让开尧天,亿万年。”其中,“华胄从来昆仑巅”一语源出晚清民国时关于中国人种起源的一桩公案。而这桩公案的始作俑者,便是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以及他所主张的“中国人种西来说”。

1894年,拉克伯里出版《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在书中,他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故事:“公元前2282年,两河流域的国王尼科黄特率领巴克族(s)从迦勒底亚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其中即黄帝之谓,巴克族则为“百姓”(明的始祖黄帝被说成来自古巴比伦,而中华民族也成了“外来户”。这便是曾在近代中国风行一时的“中国人种西来说”。

当时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公开支持这一说法。这个观点无异于数典忘祖,但是在当年,虽然章太炎遭到了一些人的排斥,依旧有很多跟他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如宋教仁、梁启超和刘师培等学者。

因为大英帝国对于大清帝国的考察让这些人对震旦人的映像极度恶劣,所以他们对于黄色人种极度蔑视,接下来又是近代震旦的百年国耻,在那个纷乱落后的年代,震旦的知识精英希望试图可以通过阐明中国人并不在种族上劣于西方人,并通过黄帝率部迁徙的艰辛故事,提振彼时国人心气,强化民族自豪与自信吧。

这正是蒋智由所谓“讲明吾种之渊源,以团结吾同胞之气谊,使不敢自惭其祖宗,而陷其种族于劣败之列焉”。


状态提示:050章中华龙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