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铁血真三国>2张绣再降

2 张绣再降

建安四年(199年)秋8月。曹操率军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抢占了战略据点。

魏郡黎阳位于冀、兖两州交界,也就是袁绍与曹操两大势力的交锋点。

黎阳往南依次有:黎阳津,白马津(河南滑县北),延津(河南延津北)三个渡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再往南百里处,汴水(也叫官渡河)在此横亘流淌。其南岸中牟台,北岸官渡台,同样是两个战略要地。袁绍的根据地邺城到曹操统治中心许都,中间距离500里左右,黎阳的几个渡口一线,是最近的道路,故为两家必争之地。

曹操命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延津渡。

当年,于禁初来投时,属将军王朗(与后来的司徒王朗同名)统领,不久,王朗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堪任大将。这次曹操为对付袁绍,就信任地让他负起封关冀州大门的重责。另派东郡太守刘延扼守白马津,与于禁共同防御袁绍正面进攻。

与此同时,又派臧霸率精兵八千,进入青州,袭扰攻掠各县,牵制袁绍之子袁谭的数万兵马,以巩固东侧防守。

9月里,曹操自己返回了许都。

郭嘉又建议,加强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的防守:

“官渡离许都最近,官渡倘有事,门户便开,许都就危险了,须防袁绍军偷袭。”

曹操认为有理,又派曹仁领兵在官渡修筑营垒。命令道:

“主要战场虽在黎阳一线,但我恐袁绍一时开窍,派兵走捷径,袭击官渡。你的任务就是固守此地。前方无论打得如何不可开交,你务必牢牢钉死在这里!”

不久,传来了袁绍灭了公孙瓒的消息,曹操和部下文武更加紧张了。

曹操思来想去,还不放心,生怕兖州南面的张绣和刘表,趁自己与袁绍鹬蚌相争之际,来个渔翁得利,两面夹击。那就麻烦大了,因此想抢先下手,准备三征张绣。

荀攸道:

“明公的首要敌人是袁绍,应该集中兵力,捏成拳头对付他。不要分开五指,用指头去按跳蚤,而妨碍了打击硕鼠。”

曹操甚是担忧:

“张绣、刘备都是不省心的枭雄,在背后鼓捣几下怎么办?”

“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都是依形势,依利益而改变的……”郭嘉很沉稳的说:

“对刘表,可以向他陈述利害,使他保持中立。对张绣,应该放弃敌对,说服他来投降……”

“投降?他与我结下深仇,还肯再次投降?!……”曹操感觉不可思议,自从淯水一战,他满脑子杀之而后快的思路,再也没有起过招降张绣的念头。

旁人还没开口,站在曹操身后的曹丕愤愤的说道:

“张绣杀我大哥和堂兄,又杀了父亲喜爱的大将典韦,岂能容他降了再叛,叛了再投降!”

郭嘉回头对曹丕微微一笑,又转脸对曹操继续说道:

“泰山不择碎石,方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方成其深。明公志在四海,揽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忍一时之愤,图长远之功业。从前,汉高祖不诛仇敌习凿而封其侯爵,使各降将人人安心,甘为其用,今天明公若接纳张绣投降,那么还有什么首鼠两端的人不来投效呢?必定是天下景从,犹如风靡草被啊!

“释一私仇,而获得天下公心,此举抵得上数万大军呀。

明公睿智之人,难道因失子之痛,而永不释怀吗?”

曹操豁然大悟,慨然说道:

“奉孝之言,总是出人意表!我为天下,何惜一子一侄一将。”

随即派出王必为使者去劝降张绣。

王必还未出发,忽报张绣率军主动前来归降,已经到了许都城外。

曹操又惊又喜,立命左右备下酒席,自己带着一班文武官员,站在大营门前亲迎。

一支人马渐渐临近。一面面旌旗迎风招展,“张”字赫然可见。

张绣在马上一箭之地,远远看见曹操还是穿着那件火焰般的红袍,站在门外亲自迎候,又是惶恐,又是惭愧,连忙翻身下马,疾行向前,扑地拜倒在地:

“罪人张绣,叩见司空大人!……”

曹操两手扶起,哈哈大笑:

“将军说哪里话来!今日来归,犹未晚也,日后你我便是一殿之臣,往事休提!”

张秀忐忑不安的说道:

“曹公豁达,令罪人汗颜!毕竟我有杀亲戮将之罪,即使曹公能赦我,恐怕诸将记恨难以相容啊……”

曹操从旁立的军士箭壶中抽出一支箭来,抬起膝盖猛力一磕,将箭折断,扔在地下:

“我曹孟德折箭为誓,今后何人敢对张将军不敬,提及旧仇,定斩不饶!”

张绣大喜,再三拜谢,曹操大笑着牵着张绣的手,一起进账入了酒席。

席上,曹操问道:

“我听说袁绍派人来拉拢将军,何以将军弃袁绍而投我?”

环顾了左右一番:

“想必诸位也有此疑问吧?”

“正是,正是!……”众人纷纷附和。

张绣不好意思的笑笑:

“说来此事,全是依赖贾诩先生明智。那日袁绍使者到了穰城,传达袁绍言下之意,说曹公屡受我攻击,必置我于死地而后快,绝无转圜余地。只有与他联盟,方是唯一出路。我自智短,想想也是这道理。已与曹公结下深怨,仇不可解,要想久立于乱世之中,只有交结强援,于是准备同意。

“不料贾先生抢在我前面,对使


状态提示:2张绣再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